回忆我的学生时代,那可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不懂偏科是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印象中从幼儿园开始,对于文字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数字。进入了小学,每当新学期开学,领到了新书,我总是第一时间把语文课本当作故事书般一口气读到底。而对于数学,即使老师嘱咐过了,我也想不起来要课前预习,上课还特别容易走神,一开小差,对于老师所讲都内容就是云里雾里。小学五年,最引以为荣的事情就是每次的作文课,我的作文可以被当作范文在班级上朗读,或者便成铅字刊登在校刊上。而这一路的数学成绩犹如过山车般忽上忽下。多少次都因为这令人尴尬的数学成绩,和三好学生失之交臂。
到了初中,差异更加地明显,偏科严重的我对数学有些破罐子破摔了,不能独立解题,作业没法独立完成,靠借同学作业参考才能勉强完成。每个学年分班排名的时候,我总是成为各位老师们最值得商榷的对象,文科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在理科老师眼里,显得多么让人着急。幸好老师们的宽宏大量让我一次次躲过被分到慢班的结局。但这依然没能让我的数学成绩有所起色。而每学期的成绩单,自然是不敢给父母过目,只能含糊其词。偏科的结果直接影响了中考的成绩,普通高中都上不了。第一次觉得悔恨羞愧无言面对父母。如果能有机会,我一定不会浑浑噩噩地混过三年的初中。可惜时光无法倒流,这可怜的成绩就在这一步成为了同学们不同的命运转折。好在幸运之神还眷顾了我,在全家为我的升学问题而烦恼时,电视上看到了本市的职业中专新开办了普通高中班,正面向全市招生,而恰巧这所中专的校长是家里的亲戚。就这样,带着点尴尬,名头也不是那么张亮,我也顺利读上了高中。
都说地基是否扎实决定了上层建筑是否牢固,没有夯实的初中基础,再要啃下高中的数理化,其难度可见一斑。高中时期的我,意识到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浑浑噩噩度日,如果不勤奋刻苦,那将会更加对不起学业上对我照顾有加的亲戚朋友。高二会考过后,老师召集了一次家长会,通过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建议,觉得以当时的成绩水平考上大学有些困难,如果转到高职单招,一样可以参加高考,因为试卷难度的不同,那么考一个省内的大专院校还是相对容易。权衡再三,最终我转到了高职单招班,从头开始学习一门专业,并强化语数英。我很感激当时的每一位老师,考虑到大家学习基础的薄弱,让我们从初一的课程开始复习。一个学期温故而知新,我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是有多大意。学过的东西对我来说居然和新知识一样。
高三这一年,可以说是整个读书生涯最倾尽全力,刻苦学习的一年。感谢那年一起奋斗过的可爱的同学。那时的情谊足以让我铭记一生。
这一年,让我明白,你所付出的努力,最终都不会白费。高考的成绩,我终于为自己交付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