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生前的最后一片小说,或者不如说是他对自己的心理剖析。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生于贵族家庭,父亲原为当地显要官员,对待子女严厉专制,母亲体弱多病,所以可以说太宰治从小就缺乏来自最亲近的父母的关爱。他的一生也和小说的男主人公叶藏一样,自己本是一个心思敏感、细腻,“像神一样美好的孩子”,但却对人性充满怀疑,在无情的家庭、残酷的社会和虚伪的朋友的浸染下,越发对自己和世界都充满厌弃。他多次尝试自杀或者和喜欢他的女性殉情,但前几次不得如愿都能生还,而女伴却都死去,也因此背负了更加沉重的心灵枷锁,并被世人和“友人”诟病。所谓“人间失格”,即为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对自己的评价。
太宰治是一个对人性看得过于清楚的人。
他自幼生性敏感,又极为自卑,对人类充满恐惧,总担心如果不被喜欢自己就会被毁灭,所以从小就开始极尽所能逗笑和逢迎他人。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
他很快就发现,人都会把真实意图隐藏在语言背后,明明是为了自己的欲望,却偏偏说成是为了对方着想;明明选择和一个看似落魄的人在一起是为了能自我安慰衬托出至少还有人比自己更加失败,但却偏偏要表现出一副救世主的样貌;明明是自己对对方产生了不满,想要报复,却偏偏说是世人会因为你的行为而惩罚你。但他又对此极为不解,他不理解为何本应被视为神明崇敬的善在这世上却毫无生存能力,比如他具有“单纯的信任才能”的妻子也正是因为“单纯的对他人的信任”而惨遭玷污,而其他人看起来对这些在他看来极为严重的问题却能淡然处之。
“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 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他很小就知道自己是个异类,永远也无法理解也无法融入现世之中,所以一生都在逃离,既逃离自己也逃离世界。最后终于在39岁时满足了自己的心愿,成功自杀,离开了这个他又爱又怕的尘世。
"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
我无法去评价生性敏感、对人性看得过于清晰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去评价好坏的事。因为它是事实,是一个因为天生或后天的原因而不得不背负这种“受诅咒的能力”的人必须去接受的事实,接受的下一步,才是努力去和它共生。否则就会像太宰治这样,一直被这种能力所累。我也无法评价太宰治的一生是悲惨还是幸运,按照世俗的观点,很多人都认为他的一生是悲惨的,但我却觉得他真正清醒和透彻地活了一生。那些痛苦,既是折磨他的利器,也是他真正活着的证明。谁也不能说太宰治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生命,他的一生是没有意义的一生。他清醒地在人性的黑海中挣扎了39年,每一天他的感受都更加鲜明。也有人会说他的灵魂过于软弱和自恋,所以他无法应对现实的残酷,也无法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但谁又能够去判定哪种活法更好呢?谁又能说得清他的软弱真的是源于懦弱还是对美好的坚持呢?而软弱又真的是他自己能够选择的吗?
在对人性和人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和思考后,我无法再简单地用对错好坏来评价太宰治和任何人,以及他们的一生。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人性枷锁里,这些枷锁形成于之前的人生、形成于童年、甚至形成于人类的整个历史中。每个人生而不同,相同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可能完全不同。一个人看似“恶”的背后,可能是不能“善”的痛苦和脆弱。我越来越觉得“自控”是个伪命题,越是想要控制,就越容易失控。人性如是。或许我们真正能够自控的唯一方法就是了解自己不能自控的深层原因,然后接受而不是否定和改变它。就像太宰治面对妻子被侵犯却无法反抗的懦弱背后是他敏感的心灵和一路走来背负的太多伤痛。我们真正能够去除“恶”的唯一方法就是接受“恶”存在这个现实。同样,任何人都有权利去决定如何过自己的一生,在不对其他人造成人身伤害的前提下,他有权利选择如何处置自己的生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法则允许任何类型的生命存在,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物种,自然也有权利选择任何一种活法。这世上每个人都享有的最大的自由、最大的浪费、最大的享受,或许就是自己选择如何处置自己的时间。
过于敏感和柔软是否就意味着人间失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世界的复杂远远超出人的认知,而敏感是更快更多更清楚地看懂世界和人性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只要能够不被它所带来的痛苦的另一面所伤。生性敏感的人,能够比常人看到更多的美,但在这种幸运的背后,是同样因为敏感而不得不承受的比常人多十倍的痛苦。任何一种特质都既是天赋又是弱点,你因它而生,也被它所累。如果任何一种人生都无所谓好坏,我们要如何生活?是否有指路明灯?我相信明灯在每个人自己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