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谈写作时,我提出了困惑:“近来写不出来。每天很多事,似乎很多素材可写。岂知一提笔,竟无从下手。”
六天笑笑也随声附和,原来有此困扰的不止我一个人。
老师直接下达命令:“每个人必须每天写作满500字,不然就自动退群。”
写500字不难,简书我有在日更。但写出质量上乘的佳作颇有难度。此时我在写作上进入了“瓶颈期”,要么卡住如挤牙膏一般,要么流畅起来又退回到自嗨。
自进了老师的写作群,写了几篇文,受到了老师的极力夸赞。我不免有些“飘飘然”,滋生了虚荣心。
老师让练习短文,我写得很艰难。耗费时间长不说,连精力也渐支撑不住。文更糟糕透了,不免气馁。
刻意压缩的短文,思维紊乱,文字干瘪瘪的。自己读来都怪异得很,发到群里寻求指教。
一向“火眼金睛”的燕说:“读来思路百转千回,没有一个特定的方向。”
老师指出:“我也感觉你今天的文章很难读。句子短,篇幅短,把你的‘缺点’全暴露出来了。不能写短说明你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都非常简单。如果你看透问题,想写长都不可能。”
我提出了练习短文的困难,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写作的料。
老师耐心与我们讲:“写作遇到‘瓶颈’是正常的。此时有难度恰巧证明你在走上坡,继续坚持必有所成。不要担心写不好,大胆往‘不好’的写。”
浅草道出大家的心声:“写什么都行?写了会不会认为是无病呻吟。有时的文字不适合公开,就是随笔的日记。如果看成文章了又有点欠缺了。那也算吗?”
“没有素材,根本原因是认知问题。写什么都可以。”老师再次重申只管写,不限题材,不论好坏。
加入写作群后,我写作变得优柔寡断。久久下不了笔,写了又删,反反复复地折腾。总想写出满意之作,再得老师表扬,受到众人追捧,却越发艰巨,既而焦虑不安。
常羡慕老师的一个念头,一句留言就是素材,随意闲聊也能组织成一篇质量上乘的深刻短文。
老师谈他的写作快速成文,都是由他的前期大量的练写堆积的。量不够,质就谈不上。
老师的文有深度,见解独特,都是他在经历一切苦难后几近绝望下,最终获得救赎所得的道理。
苦难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可谁也不愿去经历,却又无所逃避。
想通后,我不再一味追求一定要写得“完美”,颇具深度。
继续在自嗨路上自乐也罢,能写出有内涵的文章也好。总归是在红尘路上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用我的手抒写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