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就应该写这篇文章,不过迟迟没有动笔。好歹还没有出一月,现在来写,也还算来得及。
二
今年看了很多的武侠。这个类型的书,已经好久没有再看了。这次再开,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其中看的书也并非之前那种声明赫赫的作品,更多的是一二流之间的作品。
王度庐的《铁鹤五部曲》这套书的总结,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绍过了。其中最大的价值,就是之前提到的,塑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武林世界。
还有徐浩峰的几本书。关于徐浩峰,最近随着《一代宗师3D》的重映,这个名字再次的进入了舆论圈。起码是在现在,想要讨论民国时代的武林,徐浩峰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能被超越的存在。他的书已经不仅仅是虚构的作品,其中的字词都是被拿来当作资料来整理。这其中的分量,可想而知。今年看得主要是《武士会》、《道士下山》两本。前者无疑是徐浩峰迄今为止创作的巅峰,整部小说一气呵成,起承转合流畅自然。故事功夫、人情义理都恰到好处的充斥在小说的每一个字里行间。《道士下山》前后两部分太过分裂,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笔力有限,总之阅读的时候十分不适。
不过遗憾的是,徐浩峰的那本更有名的《逝去的武林》,阴差阳错的始终没有看到,未免是遗憾。今年一定要补上。
与徐浩峰的两本武侠有些许牵连的一本书,是一月份看到的《侠隐》。将这本书归类在武侠里面,其实是不那么恰当的。至少是在书中的绝大部分的篇幅里面,武功是没有出现的。按照我的说法,武林这个东西也几乎是不存在的。但还是将这本书归类于此,关键还是在其中蕴含的浓浓的武侠气息。这个东西没法量化,但是阅读的时候却总是让人往那个地方去想。没有功夫,但是时时刻刻不让人感到一股功夫的气势;没有武林,却是无时无刻没有武林人士的蛛丝马迹。
这本书跳出武侠的窠臼——实际上单单一个“武侠”根本无法囊括这本书的精彩——你可以试着告诉自己,这是老舍在写北京、是张爱玲生活的上海,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这首先是一部城市小说,然后里面偶然出现了一些和武林有关的人士,发生了几件合着武侠有关的事件。其实,就算是不喜欢武侠,这本书同样可以看得进去。就当成老北京生活指南,同样也是立得住的。
年中的时候,看了《狂风沙》。在别处也写了书评。这部书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百大华语小说。从这个荣誉来看,此书已经超越了一般武侠小说的格局,忝列经典作品行列。即便如此,它的缺点还是非常明显:人物塑造的典型化、故事叙述的拖沓。都是这个作品的问题。另外对现在读者来说,就是故事线太过于平实,难以满足现在口味越来越刁的读者了。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要推荐一下。
还有几部关于武侠的漫画。首先必须要说的是《拳儿》。漫画的故事十分无聊,就是简单的学艺寻亲克敌的故事,人物塑造的也不怎么样。但是里面对于八极拳的介绍,是整部漫画的精华。里面的一招一式、一拳一脚都描画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关于八极拳精华的表现,因为没有学过,没有办法确认,但是看上去真的是那么回事。据说正是这部漫画,掀起了八极拳在日本的风潮。VR战士里面,结成晶的功夫是八极拳,与此也在有着关系。
接近年底的时候,一连看了三部的日本剑侠漫画。同样的,已经写出了读后感。三本书是《无限之住人》、《剑豪生死斗》和《竹光侍》。三本书各有千秋,各擅其长,都是极力推荐。
三
年末看得漫画,和年初的想法也有关系。漫画已经很久没有正式的来看了。回头看前面几年的记录,漫画年均不到三本,这个类型简直已经要从我的生活中逃逸了。也就是今年,感觉有必要在这方面侧重一点,将许久以来想看但是没看得漫画填补一下,尤其是一些经典漫画,更加是要补完。
《新世纪福音战士》、《机动战士高达 origin》、《樱花大战》,首先看到的都是动画片改编的漫画。当然,《EVA》的漫画要早于动画出现,但是最终的完结,却是比动画晚了将近20年。看了这些漫画的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必须去补动画,才能更加体味两种不同题材带来的趣味。
《地球防卫少年》也值得一说。情节非常丧、表达的情绪也是非常丧,里面的无力感虚无感让观看体验非常糟糕。尤其是每个少年的日常,比起他们最后的宿命更显得龌龊和伤感。所以,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观看这部漫画。
《20世纪少年》/《21世纪少年》在今年也重温了一遍。看的时候想要提笔写点什么,一直有这个冲动与兴奋,但是迄今没有动笔。就是生怕自己手艺不够,亵渎了这部经典。所以还是要沉淀和积累,希望在今年能够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一篇文章。
另外一部浦泽植树大神的作品《PLUTO》也看过了。这就是文案中宣传,可以比肩手冢大神的男人的作品。能够接续手冢治虫的作品,除去了版权方面的考虑,也可见业界对于浦泽植树的认可,不然不会让他来改编这种经典作品。作为机器人漫画,讨论的还是经典的问题:机器人何以为人?至于分镜方面,一向是浦泽大神最擅长的地方,也就无需赘言,绝对是业界领先。本来还想追《蝙蝠比利》,但是悬疑作品被吊着胃口十分不爽,就放弃了。等到完结之后在一举拿下。
《封神纪 第一部》是近年来看到的唯一一部港漫。上一部还是《风云 2》。故事比起以前看过的港漫那种对打升级的剧情,有了更加丰富的世界观甚至开始讨论一些深刻的问题,和之前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但是到了第二部,就太让我失望了。剧情又回复到了传统的老路上,打怪升级。剧情的重点完全是被战斗所牵引。就是为着一场一场的战斗,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过场,烂得破底。
另外一部港漫的经典作品《天子传奇》的《姬发篇》《周世篇》也重新看过了。果然是经典,也是《天子传奇》里面最经典的一部。故事线复杂、人物众多,虽然也是以打斗为主,但是参与的人群总是给人以想不到的出现,有着前所未有的招数,这个才是其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比如里面的大圣,真是太有意思了。不过男女感情戏也是种马范,这就落了下成。
四
科幻小说还是一年几部的看着。今年看了威廉·吉布森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差分机》和《神经浪游者》。前一部是蒸汽朋克的开山之作,而后一部则是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一个人能开创两种风格,真是太牛逼了。在看前一本《差分机》的时候,浓浓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奢靡与颓废,让我简直恍惚在狄更斯笔下的伦敦。《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各种既视感扑面而来。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于什么是科幻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这个与《光明王》都给了我一种深深的震撼。后者《神经浪游者》我在短时间内读过了两个版本,但是都还是有种混混沌沌的感觉。还是依靠着剧情介绍才是真正的理顺了这本书的关键。另外一点则是,赛博朋克在世界上已经有太多的作品,所以回归这本鼻祖书籍的时候,应该存在的震撼感也是大大减少了。总之,阅读体验相当一般。
上面说到了《光明王》,罗杰·泽拉兹尼的这本书的历史意义不必多说,将奇幻和科幻两者融合的一本奇书。借用了印度教与佛教的故事框架,同时注入了现代科技的色彩,用现代科技的目光重新解释了宗教传说。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只是感觉博大精深。虽然对于印度教的各类传说不是特别熟稔,但是其中有关佛陀的一些故事,还是能够领略其大意。看到妙处,自然有会心触动。上面也提到了,这本书同样让我重新思考科幻小说的元问题:什么是科幻小说?
与《光明网》类似的,还有一部漫画《封神演义》。如果说印度教的宗教故事我还是陌生的,那么《封神榜》的故事,我就可以说是烂熟于胸了。这部作品也是将传统的神魔故事注入了现代科技的成分:即对法术法宝等用科幻世界进行了解释。但是因为是古代的故事,所以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像是《光明王》一样,从根本上对宗教传说进行重构,只能是在细节上进行替换。这个绝对是一个遗憾,同样也是选题带来的根本性的制约。倒是在人物方面,尤其是将女娲身份的重置,算是这部漫画非常经典的地方。很好的解释了女娲作为神,为何会纵容妲己为非作歹,比起原作更加的有逻辑。则这点上,不知道《封神纪》是不是也受到了启发。
因为对这Doctor Who有了兴趣,便又看了《神秘博士:沙达》一书。严格来说,这应该是一部粉丝作品。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值得复述的地方,倒是因为最初是剧本,字里行间的画面感确实极强。脑海里面补充上博士和女伴的历险,倒也是极为惬意的。如果真要改编成影视作品,我一定会捧场。
五
也读了一些不是类型小说的小说。
像是张爱玲的《传奇》,沈从文的《边城》,严歌苓的《陆犯焉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莫言的《红高粱》以及萧红的所有作品。
看这类严肃小说与类型小说最大的不同,是阅读速度上的差别。类型小说既然是被称为“类型”,自然会有其不变的核心与驱动力。而在这类严肃小说的时候,则需要放慢脚步,把视点停留在文本上的时间加长,细细的品读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阅读的时候一种脑力活动,而非是一种放松。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如果有一天,阅读的某一部类型小说被供上了经典文学的牌位,那么阅读那些小说的时候,阅读时候的感觉同样需要转化,心情与预期也要随之改变。
之所以阅读萧红,是受到了《黄金时代》这部电影的影响,也就一口气将她的几部著作一起看完。她的散文化的写作方式,散点式的描写,每每写的真挚感人。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不舍得翻页,在同一张纸上总是流连忘返。她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也因为这个缘故,看完了葛浩文的《萧红传》和李樯的《黄金时代》剧本。就后者多说两句,剧本写的真好。电影给人感觉不好,是选角出现了问题。萧军不配那么帅。自己也想写写萧红的东西,还是看了王德威的《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当然,也并非单单为着萧红一个人。这本书把张爱玲、沈从文的作品也有点评。关于萧红,还想看的是《浮出历史地表》,因故没有看完。
六
今年下来,推理小说看得尤其的少。马马虎虎算得上的,那多的《一路去死》竟然都能排得上号。这本书是那多的转型之作,是“手记系列”和《清明幻河图》之间的过渡产品。也只能是过渡了,最后的结局实在是差。如果不是电子书,一定要把这书给撕了。
因为推理看得少,真正值得一说的,算得上正统的,也就是《X的悲剧》。不愧是经典,没得说啊。硬桥硬马,一点都不含糊,真正是智力的刺激。
关于推理的,还有一本唐诺的《八百万零一种死法》,是对劳伦斯·布洛克推理小说的书评。劳伦斯·布洛克的书,也就看过马修·斯卡的系列,也是真正喜欢。但是通过唐诺的点评,又看到了不一样的马修;通过唐诺的笔,也知道了更多有关书评方面的知识。坦白说,这本书除了作为一本品评劳伦斯·布洛克作品的指南和参考之外,更重要的,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书评写作的榜样与典范。能够在一篇书评里面如何容纳呈现更加深刻丰富的内容,是我始终需要学习和锻炼的。
七
关于2014年虚构作品的总结,也就这么多了。确实看得不太多,又是一分类。每个类型更没有几本了,还是呈现贪多嚼不烂的特色。还有几本值得一提的,是张大春的《大唐李白:少年游》,这个书等到四部看全在一并说了;张晓舟的《生于午夜》《死城漫游指南》,一本球评,一本杂评,文字的美感毋庸置疑,看了之后心旷神怡。尤其是球评,真是大开大合谈古论今;再就是《强风正拂》这本有关跑步的书,作为一个runner,这本书是一定要好好点评一下,不过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