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幽雅的文字,简单的横竖撇捺一经组合,立马便有了生气,再经大家的牵引缝合,这些神奇的文字仿佛又注入了灵气,形成了一篇篇美妙绝伦的文章,读后启智明理,如饮淳酒清茗,串肝沁脾,回味无穷。
之所以如此喜欢文字,主要应归功于姥爷。姥爷作为我的启蒙老师,自幼便经常给我读书念报讲故事,在姥爷的培养下,耳濡目染久了,自然而然的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从上学直到参加工作,我一直把对文字的爱好保留下来。限于天份,虽然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无力成为驾驭文字的高手,但是在学习中与写作中获得的苦与乐,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没齿难忘。
可能是日久生情的缘故吧,与文字打交道久了,对文字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其实文字本无贵贱、雅俗、爱憎之分,但一旦掺入了作者的情感、学识、阅历等人为因素,也就变得复杂起来。譬如男女之间谈恋爱,很普通的一件事,用汉语表达起来,就有好几个层次的方式,高雅一点的会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庸一点的会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俗气一点的则会说: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还有一些常用的成语典故,只需调整一下字的位置,并将其用在特定的人物或场合,就会起到令人捧腹的效果,象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领导;以己昭昭、使人昏昏的教授;事倍功半的行政机关等等。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文字虽无贵贱、雅俗、爱憎之分,但她却是有灵性的。譬如在我读过的书中,就不太中意外国名著的中译本,感觉就象一道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汤菜,由于换了水土和作料,味道大减。对于本国历代名著,却爱不释手: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何等的豪迈洒脱;李后主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是何等的辛酸断肠;王国维圈点千古文章的同时又造就了一本不朽的传世之作《人间词话》;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演绎传奇《人生》……
飞扬的文字如同美丽的女神,飘逸而不轻佻,端庄而不沉重,秀丽而不妖娆。曾有感而发,写过一首《女神》,并入围“榕树下”网站举办的第二届网络文学大奖赛诗歌篇40首,我在诗中是这样写得:
我埋首于唐诗宋词元曲间
苦苦的寻觅
那一个丰姿绰约的倩影
如何铸就了五千年的辉煌
小桥流水处可还有人家
人面桃花间怎掠过春风
衣带渐宽知是谁
生死相许为何故
我想澄清所有的疑惑
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不知不觉间却已深深的着魔
如痴如醉的徜徉于她深邃的眼波
望断天涯尽在咫尺间
阅尽沧桑相逢一笑时
漫天的星月是梦的碎片
轻柔的丝雨是心的泪珠
在文化长河中慢慢地浸润
洗去我在凡世的蒙尘
纵然得不到你的垂青
我也将化作天地间刚正的音符
当你舞动飘逸的霓裳
我会伴着你一同飞翔
穿越五千年的豪放与婉约
把传世的风韵镶入二十一世纪的朝阳
的确如此,在文字缔造的文学王国里,我为真善美而歌,为假丑恶而唾,还原人之最初性情,体味感性与理性碰撞的火花,我是歌者、我是勇者、我是无冕之王。就象十八岁那年我许下的誓言一样:不管前方是荆棘还是鲜花,我将向着文学殿堂的大门执著前行,即使那是一个永远难圆的梦。一晃十二年过去了,我仍难窥通往文学殿堂的门径,但是飞扬的文字却始终不离不弃,牵引着我的梦想,承载着我的快乐,无悔无憾的在那自由而又美丽的国度里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