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
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逃生机制。」
其实,大多数的家长
都不懂得和孩子讲规则
周末和几个高中同学在群里聊到孩子教育问题。
现在已经是5岁孩子妈妈的小兰吐槽到她家娃就是一个典型的“熊孩子”,每次高声训斥他,反而越吼局面越僵!慢慢现在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
她在群里这样说道:
有天早上,我叫他起床去上学,连着大声叫了7、8遍都没反应,我从床上给他弄醒之后,还是拖拖拉拉半天才穿好衣服。
这个时候我终于忍不住对孩子吼了几句:“都几点了,就要迟到了你知道吗?叫你多少遍了,听不见吗!到底长耳朵没有!这个耳朵是用来干嘛的!……”
这个时候,孩子哇哇就大哭起来,斥责道:”你是一个坏妈妈,对我一点都不好...“说完,孩子又跑回房间把门关上了。
我当时就懵了,心底开始犯嘀咕:我是不是对孩子太严厉了,刚刚是不是不应该对孩子大声斥责呢?
同样身为妈妈,这样的场景我曾经也束手无策过。明明就是很简单的道理,很简单的事情,和孩子说了N遍,可就是不听!自己总是被孩子整得极度崩溃!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很简单,其实大多数家长在平时都不懂得如何跟孩子讲规则,方法不对,在没有规则的前提下,一旦孩子不按照自己意愿来行事,说几遍不听,自然就会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然后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
妈妈反复告诫孩子玩完的玩具要收好,再去洗手,但孩子依然会将玩具扔得满地都是,也不洗手;
不管孩子被要求多少次写完作业才能玩,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放下书包就就往外跑...
好像父母说的话,在孩子这完全被当做耳边风,孩子完全没听见一样。那么,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1、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超限效应
孩子出现以上这种不耐烦而产生的逆反情绪,在心理学中叫作“超限效应”。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的逃避倾向。这是人类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
由于这个特征,人在受到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的情况下,就会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情绪。于是就出现了提到的“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发生作用的频率非常高,只要父母不断重复一个告诫、一个嘱咐,孩子就会产生逆反情绪,自动“过滤”那些令自己反感的话。
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
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和过滤掉这些“刺激”,表面上他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2、大脑的逃生机制
清明期间,我和闺蜜及她的外甥女Joy一起去逛街,Joy在专柜给自己买口红,同时给她妈妈挑了一支口红,我们都以为她妈妈收到礼物会很开心,可是当Joy满心欢喜地把口红送给她妈妈时,似乎却收到了一些不太悦耳的语言:
“整天就知道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点心思读书都没有。”
”还在读书阶段就喜欢整这些没用的,不能把钱用在学习上吗?“
接着又说了一堆她不好好学习的话。
这时,Joy从一开始低着头,满脸的委屈的情绪,到后面的态度分明是越发倔强了。不管她妈妈怎么说,她都一句话也不回。
我立马跟Joy妈妈一边去坐下商量缓解气氛,想着如何帮忙解开这其中的误会,这时Joy妈妈又表示到:
“好好说会听吗?骂都没用了!每次都说哦哦哦,做起来还是老样子。”
这话听起来似乎没错。但实际上,“老油条”并不是孩子的错,只是他们的大脑已经产生了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
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会再这样了!”
其实,孩子当时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怎样不吼不叫管理孩子
1、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也就是说,父母的规则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习惯,很多时候,给孩子定的规则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反复打破。想要孩子有规则意识,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来商量制定规则。
比如,你可以问问他「宝宝,你觉得放学后我们要在外面玩多久再回去呢?」
孩子的回答一般都是不着边际的,他很可能说 2 个小时、10个小时,因为这个阶段,他们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只是希望越长越好。
这个时候就可以这样引导:「爸爸已经下班在家等我们回去吃饭,如果玩2 个小时,这样爸爸就孤零零一个人在家吃饭了,我们先玩1个小时就回家找爸爸好不好?」
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孩子对时长就会就有了概念,渐渐也能达成共识,孩子慢慢也就接受了规则,会主动遵守。
这里也可以再借用一下美国家庭用计时器来教会孩子树立时间概念的一个方法,非常实用,粑粑麻麻们可以在家尝试用起来:
计时器是一个将时间具体化的方法。像沙漏就是一种很适合孩子的计时器,可以让孩子知道在沙漏漏完之前,就要完成某项任务。
有一些美国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们会在临近离开前,每十分钟给孩子“报时”一次,比如12点该回家了,妈妈会在11:40时大声告诉孩子:还有20分钟我们就要回家啦,然后是10分钟,5分钟的报时,以此类推,一旦到点就告诉孩子time up, 果断离开。
这样既不让孩子觉得突然,也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习惯了这种“倒计时”训练的孩子,往往对玩耍时间有个心理预期,到点了也不会再哭闹。
2、态度上学会坚定,而不是强硬
知道了如何去制定规则后,但终究人并非机器,特别是对于一个小小孩儿来说,未必每次都能遵循规则。这时候家长们就得灵活来处理,学会「坚定」而不「强硬」。
那这两者到底如何来区分呢?
强硬,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是一种命令的口吻。
比如:「现在是写作业时间,不是玩玩具的时间,你必须去房间写作业」。
而坚定,则是满足孩子需求同时,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比如:孩子想多玩一会儿玩具,可以告诉孩子:
「如果你现在特别想再多玩一会儿玩具,也可以,但需要用其他的已经安排好的时间的来重新调整。」
这样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ta会更主动,也更愿意配合来执行之前制定的规则。
3、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与孩子平等对话
还记得去年陶虹在某个综艺节目上她也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冲着女儿吼:
“你怎么回事啊?”
被她这么一吼,女儿当时就愣住了,满眼恐惧地望着她。
陶虹看到女儿的这个表情后,此时才意识到大吼孩子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对孩子伤害有多么大!
当女儿再次啪叽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时候,她没有批评,而是走过去抱住了手足无措的孩子,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
爱之深,责之切,做父母的很难完全避免吼孩子,当明星的妈妈也一样,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反过来,也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
一、对孩子犯的错,我们一时间无法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来补救,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的事实;
二、我们管理情绪的能力还很弱,孩子一个小动作、一句淘气的话就足以点燃我们的负面情绪。
一旦我们大声吼了孩子,请记得给自己几分钟缓和时间,待到情绪平复后,蹲下来,试着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诉他:
“妈妈虽然吼了你,但妈妈对你的爱一点没有减少,下一次,妈妈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尹建莉曾说过: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同时,我们也要也多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毕竟,ta是一个,也只是一个还在慢慢成长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