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蓬云花 22学前本
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郁闷一整天,常常因为领导的一个眼神,就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心理敏感的人,总会想得太多,烦恼也比别人多了许多。
最近两年,人们喜欢把这种内心的自我纠结,称为“情绪内耗”。如伤心,难过,烦闷,焦虑,自责,懊悔,多疑等消极的心理现象,都属于精神内耗。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过著名的“自我损耗”理论: “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是每一次选择、纠结和焦虑,都是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
每个人都会有内耗,但是消除内耗的方法和过程各有不同。特别容易自我内耗的人同时是高敏感人群的概率更高,因为这类人群对外界的影响刺激更为敏感,从而引发自我精神内耗。
什么是内耗呢?内耗定义为“个人因注意偏差、思维困扰、感受与理智冲突,体验到的身心内部持续的自我战斗现象”。内耗常常导致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和自控力等心理资源的无谓消耗,减弱甚至摧毁我们的行动能力。
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和产出决定着你的生命价值的产出,近段时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有切身体会,停止内卷,停止不断的自我消耗,从可控的事情入手,要以清晰的目标为导向,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单位时间内产出效率。意识和方向目标有了,效率就是你最大的价值。如果给猪足够的时间,猪也能进化到统治地球,猪和猴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同样的时间里,当猴子可以使用工具的时侯,猪才进化到杂食的程度,但从此猪在猴子面前没有机会了,永远沦为食物链的底层。
心理内耗小的人,会觉得生活越来越轻松;心理内耗大的人,会觉得生活越来越痛苦。不停止内耗,所有的修心养生都是徒劳的。
那么,想太多的人如何放过自己?
答案是:“停止内耗,正确思考”。不要拼命跟自己过不去,给自己制造很多精神压力,抛掉杞人忧天的想法,不然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想越多。
时刻关注自己,分析造成内耗的原因,基本由内外多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找到源头具体问题想办法去解决掉,而不是空想。
立即行动,别犹豫不决,分清楚现实行为,产生的情绪、明白的观点,内心的渴望的区别。
活在当下,别思虑太多,生活中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只需要笑笑则就过去了。
生活作息规律,坚持每日运动,别透支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保持本我,自己怎么说、怎么做都是你的事情,分清楚“你的事情”和“他人的事情”。
以上几点用起来,不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煎熬,停止内耗,去正确思考,把时间花在真正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