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曹操和满腹经纶的诸葛亮,其实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和他儿子曹丕都很有文学才华,是东晋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
曹丕曾经写过一部文集,叫做《典论》,但这部书现在失传了,其中有一篇叫《论文》是纯理论的文学批评作品,只是爱看的读者很少,不过这篇不长的文章在传统文学领域有着泰山北斗一般的地位。
文章不长,先看第一段: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曹丕开篇抛出了一个观点:“文人相轻”。
简单来说就是:“文人因为面临的文章类型太多,很少有人能把所有文体都写好,所以就会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也就是说人们很容易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民间有谚语说:‘自家的破扫帚值千金。’作为一个人,其实理性、客观地评价自己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曹丕批判的这些人性弱点,其实"文人相轻",就是两个字——自负,简单来说 ,就是自我评价过高,容易轻视别人。
因为在人类大脑不完美的进化过程中,前额叶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天庭饱满”,所以造成了人类的心理一个缺陷——天生就是自我中心思维模式。
具体表现为,以自我中心(不是指自私)思维模式表现为:“我看到的一切就是别人看到的一切,我能想到的一切也是别人能想到的一切,我的视角就是别人的视角……”
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做的每一个决定大部分(90%)都是直觉思维,也叫下意识行为。
正确的方法是:科学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