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偷懒来着,还好忍住了……趁热打铁,今天继续唠唠“学习”的套路,有时候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可怕的是明明知道了,你也没有真的应用过它们,所以书你也算是白看了……有点绕当醒脑吧。
下面分享《学会学习》这本书中的一套学习方法,分别是:概念法、模仿法、限定法,打通高效学习的任督二脉。
㈠概念法(抓重点)
互联网时代,蜂拥而至的大量信息,让我们陷入知识恐慌,好像什么都懂了一点,习惯了模棱两可,忽略了直击本质,很快没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治,明确概念,深阅读。
①对概念进行定义
举个栗子: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我们自己可以定义成「某件事已经用掉的时间、精力、金钱和情感等成本」。
划重点,要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概念进行归纳总结,确保用最少、最精简的文字去解释清楚。
②描述这个概念的应用场景
剥栗子:沉没成本——一场无趣透顶的低级电影,不看完就觉得浪费,因为已经花的钱就是沉没成本;不舍得和感情破裂但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也因倾注了沉没成本。
准确把握事物的关键,不留于问题表面,深刻理解事情的本质,才能活学学用。
㈡模仿法(找捷径)
在新的领域怎样使自己的学习成果迅速“立竿见影”,想“见影”那就先“立竿”,找到学习的标杆,掌握正确的方法后,再行动,避免出现“闭门造车”,使努力事半功倍。
举个栗子:小朋友学习写字,都经历这样的过程,总先用田字格临摹字帖,快速掌握正确的笔画结构,打下良好的字型基础,再脱离字帖,渐渐形成自己的字体风格。
敲黑板,模仿的本质是为了快速掌握方法,但绝对不是让自己成为“海乙丝”、“康帅傅”、“粤里粤”……话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模仿最终的重要意义是“学而不同”,结合自己的经验,实现自我突破,从而使自己独树一帜,而不是成为别人。
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节省摸索的时间,少走弯路。
㈢限定法(明确目标)
有的人天生爱好广泛,喜欢涉猎不同的领域,不断的接触新事物,什么都想学,看上去干劲十足,但鲜有成果。这就像是把精力分散到了不同的方向,可能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能取得零星半点的进步,但哪个领域都没有大的成绩。
这就提醒了我们有时候“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并非都是坏事。择定方向,集中精力,才能使学习的成效最大化。
我经常听到有人感慨,即便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真的是这样吗,倘若你不仅仅是听一听,而是去边听边应用实践,那么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而且会在这个不断跌倒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突破自己,找到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