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医问药看生活
最近家里人病患,先是大宝生病,连续三天高烧四十度,也连续跑了三天医院,连期末考都耽搁了。
前两次当细菌性感冒治,开的阿奇霉素没什么效果,还弄得每天肚子疼。第三天的医生当病毒性感冒治,给开了健儿清解液。
我也被传染上,先是扛了三日没吃药,后来喉咙疼得难受,便吃了一天感冒药,第二天照样疼。于是第二天晚上喝了一点健儿清解液,第三天喉咙便神奇地不疼了。
接着是我爸血压飙到193,心脏疼,断断续续跑了三次医院,有两次都是晚上看病半夜回家,却还是没诊断出病因,还得继续去医院做检查。
老爸告诉我,十几年前用过一种高血压药,前几年不灵了,换了一种药才有灵验。现在这种药又无法控制血压了,还得继续换。
老爸是告诉我,他和老妈都是高血压,但是吃的药不一样。
老爸总结道:“药,一定要对症。”
从大宝、老爸和我自己这几天的治病经历看,不仅是药要对症,就连吃的食物也要注意药性,避免犯忌。比如寒凉和燥热的食物都不能吃。
想到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药店的老板拥有大量的药,却治不好自己的很多病,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不会给自己对症下药。
01
由此,我想到了如今热热闹闹的自媒体领域。
2017年5月,我投身自媒体行业以来,才发现原来这里面好学的人真多。
为什么好学的人在微信里多得如同过江之鲤,望上去密密匝匝。因为大家心里头有病啊。有的人焦虑,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有的人拖延,连工作都做不好;有的人忙碌,连生活都无法享受。
所以就一窝蜂地拥到微课、社群课堂里治病。
原先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很多社群课堂动仄就收数百上千个学员,却很少能出几个跟老师一样的网络大V或变现达人。
听了老爸对高血压的总结我明白了。我们这些热衷网络学习的人,得的都是跟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一是需要对症下药,而是需要长期治病。
现在的网络大课堂,流行请很多个网络名师,看上去阵容浩大,因为要对很多人的症,所以他们拿出的都是养生的大众方子。
比如写作,阿何提倡的是分解法练习写作,就是把写作步骤拆解开,一项一项练习。
小小老师提出九大热门题材以及标题的二十种取法。Spenser总结出选题、标题、开头、正文、结尾、发布的规律。
但是90%以上的学生还是写不好文章。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写不好文章,是因为书面表达基础不扎实,还有的是因为生活阅历不够,阅读面太窄。还有的人文字基础好、阅历丰富、阅读面广,但不能坚持写作,半途而废者还是写不好文章。
所以,想学写作者众多,写作方子也千千万,训练出来的优秀写作者还是凤毛麟角。
小小老师有一个做法很好,就是让学生交作业,她或者三月鱼老师给点评。这就相当于是把脉确诊,给出对症的药方。
但是写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类似于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对症练习才行。能坚持三年下来的,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能靠写作挣点钱的写作者。
02
自媒体领域还很流行学习时间管理。
彭小六的时光阁我参加了三期,对时间管理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后来又参加了叶武滨流派的易效能践行,这一流派讲究“道术器用”,就是教会你使用各种时间管理工具来管理时间。
但是参加这类的时间管理社群,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当大家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之后,往往就是退出各种社群。
很多人学习时间管理,是因为有严重的拖延症。
但拖延症的病因可就大不相同的。
有的人是因为过度追求完美,有的人是潜意识里想逃避,有的人是做事不讲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
对于追求完美的拖延症患者,其实是要让他明白,有时候做的完美确实很重要,但是大多数时候,及时做完比把事情做完美更重要。
刘墉的文章中,讲过一个庄老板,当大客户周老板过年前下了一个大订单,庄老板为了留住老客户,便把2个新客户的订单分包给一个做得很烂的小厂,过年之后再以打折扣和换货来补救,结果不管是老客户,还是新客户都皆大欢喜。庄老板不追求完美,只追求把事情搞定,就解决了过年前容易拖延客户订单的难题。
对于潜意识里想逃避的拖延患者,就要让他自己认清想逃避的是什么事。
这种潜意识里的逃避者,我在读《断舍离》这本书中我能发现好多例子。
比如有个女人的母亲太强势,掌控女儿的一切,女儿就一直很懦弱。当这个女人的母亲去世以后,她母亲的影响居然还在,她依然怀疑自己不行,导致家里疏于打扫,堆满了垃圾。
后来她在断舍离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断舍离,扔掉了很多东西,但一直留着很多母亲的书无法丢弃。直到老师上门,开导她一定要把这些书丢掉她才做到。
当她把母亲留下的书丢弃之后,奇迹发生了。原来强势的母亲之前包办一切,这个女人虽然一直想冲破母亲给她营造的舒适圈,但总是逃避困难。
现在她连最困难的,丢掉母亲留下的书都做到了,其他生活中的困难她也就不再逃避了。当她勇敢面对困难时,她终于不再懦弱,也容易做成事情了。
对于做事不讲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拖延症患者。就是要让他知道“要事优先”,每天起床后,集中精力吃掉三只青蛙,也就是做完三件要事,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03
育儿,同样讲究对症下药。孔子云“因材施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成人生了病可以自己吃药,小孩生病就得父母督促着吃药。
两个孩子都爱玩,做作业拖拉。
一个是慢性子,父母就应该逼逼他,把他的做作业速度训练地快一些。
一个是没自信,怕出错。就要让他动脑筋,相信自己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他做对一道题目后,就马上鼓励他。通过一点点的肯定建立孩子的自信。
育儿的过程很痛苦,所以很多父母都觉得很漫长。但孩子18岁高考之后,父母就难以管束到了。
从3岁到18岁,不过区区15年而已。父母忙工作却可以一直从二十几岁忙到六十岁,有三十多年呢。为什么不在孩子年幼时,上点心,好好研究一下孩子的各种毛病,应该拿什么药方来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