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魔都上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稍稍回忆一下,好像也来了五六回了。每次来,总是行色匆匆,即来即走,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闲,让自己在上海有名的地方转转。
本来这次,也没有想过去哪里看看,但是,由于平时偶尔瞥见朋友圈里有人发的外滩的景致,
受了一点启发,才动了也去外滩瞅瞅的春心。
外滩,是怎样的,也许少有人描摹得摄人心魂,但是,外滩的大名,大概是驰名中外的。
到了海上,到了外滩的跟前,一次,两次,三次,五六次,再不去看看,我想,真的是有些对不起自己。
约摸下午七点钟的时候,我叫了一辆Taxi,径直奔向外滩。
出租车扔下我在外滩的路口,我便登上黄浦江边的观景平台,淹没在黑压压一片的观景的人群之中,近距离的领略外滩深秋初夜时分的万种风情。
站在此岸,遥望黄浦江的对岸,置身于一片灯光耀灿的光影世界里。
上海外滩,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群”的美誉。 据资料介绍,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26幢风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
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感非常协调。很多人从浦东的江滨大道往浦西方向看也是要看这一排气势非凡的建筑。
而且这些建筑不止外观雄伟,据说有很多建筑物里面的高顶有绘画雕塑,非常华丽。
夜晚,这些建筑的景观灯亮起,配合浦东陆家嘴地区的高楼景观灯,就形成了著名的外滩夜景了。
最吸引的,莫过于浦江两岸,在夜色中变化多端,美仑美奂的灯光秀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停变幻交错,有一栋建筑物,我叫不出名,她外面的景观点不停闪烁着“I ❤️SH”的字眼,令人养眼,暗自惊叹,仿佛置身海市蜃楼的梦幻之中。外滩,素有声名,播于遐迩。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
外滩是上海的标志,外滩的标志,莫过于对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了。传说中的东方明珠塔,就在我的对岸,通体闪烁炫丽的霓虹,瑰丽多姿,雄伟壮丽,直耸云天。
可惜,我无暇坐电梯登上高塔,在高塔上的旋转餐厅,学习伟人,俯瞰夜上海的无穷景致了。只能在她的彼岸,远远的观望,陷入一种沉思。上海大,大上海。有一首歌,叫夜上海。
还有一首歌,叫上海滩。
站立在浦江边上,空气有些潮湿,秋风阵阵,稍有深秋的寒意。置身璀璨的灯火,小小的我,眼前掠过历史的烟云。
上海滩,古来今来,多少名流贤达,多少文人墨客,多少风流人物,俱随着时光流逝而碾入历史的尘埃。我穿梭在潮涌般的观景人群中,独自沿江着观景平台向一处夜色下鲜红的直插云霄的建筑走过去。走近了,才看清,在这个建筑的基部,镌刻着“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三根拔地而起的擎天巨柱,宛若无言的丰碑,追念着由1840-1921年、1921-1949年以及1949年为上海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三根巨柱,象征着永垂不朽,粗壮的塔身巍峨雄伟。我置身塔下,仰望塔顶,一根跟挺拔的线条垂直向上,将我的思绪引向天空,引向无限,令我不禁追念先驱,向他们在心中默默表达崇高的敬意。
三根巨柱,夜色下通体鲜红,仿佛烈士先驱流淌的鲜血,在警示人们,不忘过去的苦难,珍视今日的和平与安宁。继续行走,不远处,有我看见了一尊雕像,我穿想可能是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走近了,低头看见碑铭上果然写着陈毅二字。他一手叉腰,目视前方,在暗淡的夜色中,我依然感受到了他眼光的深邃。虽然,陈毅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经近半个世纪,但是,我仅仅作为沪上的一个匆匆过客,也仿佛感受到了陈毅先生注视上海的目光。站在观光平台上,靠近栏杆,俯瞰脚下,浩浩荡荡的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江水汹涌,令人不禁想起大海惊涛拍岸的雄壮,借着两岸投射而来的灯光,隐约可见黄浦江水的黄与浊,不禁又让人想起“不拒小流,始成江海”、“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名言。就在我对岸的左边角上,,有一栋我叫不上名字的建筑,外墙上,霓虹灯正不停闪烁变幻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这八个大字。我只是上海沪上的匆匆过客,在这深秋的初夜,抽出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专程来到黄浦江边,走马观花一般,初略领略一下外滩的风采。对岸浦东陆家嘴的新姿,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物群,“远东华尔街”的风采,我无法一一去体会感受,但是,仅凭这几次出差上海的机缘,也不得不惊叹我们祖国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上海,上海外滩,仅仅是中国,我们伟大祖国,建国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一年飞速发展,和平崛起,走向民族复兴的一个缩影。匆匆写下几笔,权当我数次来沪的一个交待,毕竟,上海,我亦来过,我与上海,也算是有缘的了。
—北京百泰富,张卫明,2019.10.16,23:44,匆记于上海,宿适轻奢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