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导演的一出舞台剧,1986年问世至今三十余年来,曾无数次上演。
在大陆的演出,则以黄磊、袁泉、何炅、谢娜、喻恩泰等人于2006年的巡演最为轰动。(前一段,黄磊等还在排演。)
而在1992年,赖声川把《暗恋桃花源》拍成了电影,林青霞、金士杰、李立群、顾宝明主演。
自文青时代第一次看,二十年后,我再一次看这部电影。
说是电影,其实是舞台剧;说是舞台剧,它又是电影。《暗恋桃花源》就是这么个奇怪的存在。
它本身是由《暗恋》和《桃花源》这两出舞台剧组成的“舞台剧”。
两个剧组因为同时租用一个剧场彩排,不得已“你方唱罢我登台”,甚至是“你没唱罢我就登台”,
期间,因为同时处于“现实”(两个剧组的冲突、观众和演员的互动)和“舞台”(剧中剧的人物、台词的交错)中,延伸出似真似幻的非现实情景——
分开来看,《暗恋》和《桃花源》本身各自便是一出优秀的舞台剧。
《暗恋》是年代悲剧:
江滨柳与恋人云之凡因为战乱分别,一直以为对方人在大陆,直到40年后,江滨柳病入膏肓,登报寻人,云之凡看到报纸后到医院探病。
两人久别重逢,方知这40年来,两人都在台湾;最近之时,不过一街之隔;可这小小的台北,却将他们隔成云汉两端,空度40年。
而《桃花源》则是一出荒诞喜剧:
它演绎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的是武陵渔夫老陶的妻子春花与隔壁袁老板私通,老陶前往溪水上游捕鱼,误入桃花源。
就像陶渊明描绘的那样,桃花源是个与世无争的美好地方,哪怕那里有和春花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白衣人”,但老陶仍然被治愈了。
他决定要将家乡的那两个人带到桃花源,一起过上平安喜乐的幸福生活。
但是回到家却发现,原本一心想生娃的春花终于和相爱的袁老板如愿以偿之后,生活却比之前更加鸡飞狗跳,甚至不如同不爱且无能的老陶一起生活之时。
这两出截然不同的剧放在同一个舞台上,互相对照、相互印证、相互推动,到后来,观者已然分不清到底谁算喜剧、谁算悲剧:
原以为《暗恋》是悲剧,可劫后余生之后的恋人们,还有相对执泪眼的时刻,纵然四十年不见,但是对彼此最美好的记忆支撑他们走过战乱,熬过人生艰难,又何尝不是喜剧?
而《桃花源》则用夸张的语言动作和情节,让人忍不住发笑,可是它的底色是哭,是对人生一地鸡毛的无尽悲哀。它才是真真的大悲剧!
外表和内在的反差,悲剧与喜剧的交织;让原本就优秀的两出戏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而当两出舞台剧相续演完,一直游荡在剧场、寻找“刘子骥”的女疯子跑到台上;而台下,零星的观众事了拂衣去;演职人员们也渐次离场;
灯光拉下,回首舞台,无论是意难忘的《暗恋》还是疯疯癫癫的《桃花源》都已谢幕,了无痕迹。
剧场大门一关,一切重归宁寂。
结束了。
只是舞台剧的《暗恋桃花源》已经非常出色,拍成电影、将舞台框定在电影的取影框里后,更加有意思起来。
就像是镜子一层一层地映射、显现出无数人影无数表情;又像是俄罗斯套娃,一层一层地解开、每一层都能体会出不同的意味。
赖声川说过,《暗恋桃花源》创作的大背景是两岸时隔多年重新交通;
两个舞台剧不乏对两岸人民因战乱的隔水相望、战争带来的创伤、以及陆海两岸谁才是“桃花源”的隐喻。
时过境迁重看电影,我发现去掉时代背景和导演暗搓搓的表达之后,《暗恋桃花源》依然光芒四射。
《暗恋桃花源》本质上是个“寻找”的故事。
舞台剧中,江滨柳和云之凡四十年来一直互相寻找,而老陶在无意中寻找到桃花源;
舞台剧外,导演找道具,找布景工作人员;在剧场里跑来跑去的疯女人在找“刘子骥”……
一组一组对应的“找”与“被找”,让全片有种谜样的逻辑。
同时,《暗恋桃花源》又是个“寻而不得”的故事。
江滨柳和云之凡找了彼此四十年,相会之时,他们各自沧桑,隐忍而平淡地述说别后情形。
并没有想像中的热烈,当初说好的“至死不渝”“非君不可”更是不存在的,他们,都与自己记忆中的对方不一样了。
《桃花源》就更有趣。想要逃避鸡零狗碎的老陶看似找到了人间天堂,但是他实际上从未逃离心底的结,否则,又何必回去?
春花和袁老板以为没有了老陶就能找到幸福生活,但结果人生的不如意只有更不如意……
导演找的好像是道具、是布景,其实找的是自己过往的一段故事一段情;
疯女人找的“刘子骥”则没人知道是谁——
而“刘子骥”到底是谁呢?
《桃花源记》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说到底,无论是现实的“桃花源”还是隐喻的“桃花源”都是不存在的,寻找一个不存在的“彼岸”,本身是件很无望的事。
就像人们向往做无往而不利的“人生赢家”是不可能的。
那么,无望的“寻找”是不是就毫无意义呢?
很多年后,另一部电影用反问句回答了它——“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无问西东》 )
非要说人生是悲剧或喜剧的话,人,生而苦难,且必然死去;怎么看都是悲剧。
但是,人既然出生,了悟、经历、百感交集;这个过程本身又是可喜的。
回到《暗恋桃花源》,
你在江滨柳与云之凡的四十年分离中看见人世沧桑,
在老陶家的分分合合中印证琐碎人生,
你跟着电影,哭着笑、笑着哭;
最后大幕一拉,你的眼睛从电影里脱身,但思维还留在电影里。
你思考,
电影作品的影像还留在脑海中,包括美丽的林青霞、搞笑的李立群;
很多年后,你回想起曾经看过一场好电影,叹一声:那可真是个好电影;对了,如果还有舞台剧公演的话,一定要去看一回……
那么,剧中人的寻找到底有没有结果,人生中的彼岸是不是根本不存在——
都不重要了。
因为,对于他人来说,你我,何尝不只是一出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