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向内观察自己的潜意识,发现那些被自己压抑的情绪和思想,看到它们,接受它们,然后放下对它们的需要。通过
联结身体
,屈服于情绪
,定静和观照思想
,觉察身份认同
向内寻找爱,喜悦和和平
。
一个故事
有个男子某天下班经过一条黑黢黢的暗巷时,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一盏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请问你在找什么?
” 男子问。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
” 女子焦虑地说。
“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
”
“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
”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
“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 男子诧异道
“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
” 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很喜欢这个小故事,我想要的是什么,我的行为有助于得到我想要的吗?被表面的现象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情绪和潜意识,牵着鼻子走在错误的方向,做着无用或者低效能的事情。刻舟求剑;明明开锁的是钥匙,却将大部分精力花在抱怨为什么有锁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通过联结身体
,屈服于情绪
,定静和观照思想
,觉察身份认同
来与自己内心的爱,喜悦和和平
建立联结。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
爱,喜悦和和平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是我们快乐的事物;而喜悦则是由内而外的绽放,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连接,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的向外求取以获取能量。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哈佛的幸福课有必要再重新看一遍。
关于父母:
有很多父母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但是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的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在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
胜肽(习惯):
从生理学上说,如果我们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我们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觉得悲惨痛苦,每天都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抱怨与愤恨。那么,我们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我们一个固定的情绪模式。
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或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胜肽”。胜肽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日积月累,我们体内的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如果我们很久不产生那种固定的情绪,我们的细胞会让我们有生理需求想要产生这种情绪。
这也就是习惯的力量吧,既然身体存在这种机能,就一定有其合理性,所以也不用恐惧这个机理。重点在于如何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好的情绪模式,可见重复的作用。
潜意识如何表现出来?
- 比如说你想从事某种行业,因此需要去考一个证,结果考试当天找不到准考证,交通阻塞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就显示出你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走这条路。
- 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一再出现相同的模式,比如说,你的同事老板和你相处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行动方式,这时你就知道是潜意识的一个模式在主宰你的命运和行为了。
- 还有就是你生活中每天出现的负面情绪和感受,感觉自己不被爱,不受重视,不重要,自己是受害者等都是潜意识的模式在运作。
- 上瘾的习惯
思想实验:婴儿的出生过程(p72-p73)
婴儿出生的思想实验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婴儿,我曾经因低血糖晕倒过一次,在整个醒来的过程中跟这个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
身体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声音。瑜伽,呼吸,饮食,健康,运动都是很好的方式。
开会,走路,吃饭,等车时都可以冥想
情绪
痛苦的情绪是跟身体有联结的,称之为痛苦之身,每个人每个情绪对应的联结位置是不一样的。
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看见他,接受它,然后放下对它的需要,问一下自己可不可以欢迎它,可不可以允许它存在?不要批判,不要抗拒,就是去接纳这个愤怒,让这种能量自然的流露出来,不要压抑。
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他就更强大了。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因为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受他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我们总是在拒绝现实。
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确定有什么事情是你爱做的,而且是可以带给你喜悦的。你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看到让你喜悦的东西,它们是无所不在的,一朵迎风招展的小花,一个婴儿的微笑,一片阳光下闪亮的树叶,一句朋友随口的赞美,这些都是无声的问候,喜悦的祝福。
感受当下,比如洗澡,运动,疼痛,不适
思想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让他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凡是那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就被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里面,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忧伤等,比如灵性的追求,宗教的修持,购物,不停的读书,学习,疯狂的工作,换伴侣,过度运动等。
检查自己的想法举例:
- 说出的你的想法(
他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真正的关心过我
) - 以否定的方式重说一遍(
他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不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关心过我
) - 角色互换(
我很以自我为中心,我从来没有真正的关心过她
)
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法则。
角色扮演/身份认同
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让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看到你自己认同某样东西,也许你没有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属于你,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心想事成
我们的大脑分不清楚,此刻它体会它的东西是我们当时实际经历到的,还是我们想象出来或记忆中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时刻回想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也有助于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当我们感恩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表达“再多来一点”,“再多来一点”。
关注在美好的事物上,对于不好的要接受,让其自然的流过,不要刻意逃避,以防被头脑中的监视系统一再捕获而适得其反。
我一直说我想实现“枪指向哪儿就能够打到哪儿”,想养成什么习惯就能养成什么习惯,想去除什么习惯就去除什么习惯,说到底也就是心想事成,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