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拿手机在九九藏书里面看的,看完之后发现了还有一个青少年版本﹋o﹋。看完这个版本就行了(我以前看过关于曾国藩的一生传记小说,挺厚的那一本)…
本书分为八章:第一章 经历五次耻辱,从愤怒青年到成熟官员,先说了曾国藩的一生五大耻辱,都是在他前30多岁的时候发生,并且对他影响还很大,促使他认清了形式,理解了官场的规矩,做出改变,最终从一个愤青变成成熟官员,办事更加老练,事情也越来越容易办成。
第二章 从一介凡庸“脱胎换骨”成栋梁之材。首先说他的资质其实很一般,考秀才考了7次才考中,然后当官的时候,在同僚当中说话比较慢,看书也比较慢,反正就是很笨。然后为什么他从一个凡庸到栋梁之材,这一章主要是阐述这个事情。曾国藩刚开始考中翰林,在京城做官的时候,他信奉的升官发财的理念,没什么追求,由于他进了翰林院,里面的人很多都是理学之士,因而他也发现了自己的见识之短,就立下重誓立志做一个圣人(理学的产品)。然后曾国藩立志之后,虽然不是一下就进步很多,但还是坚定这个目标,如同考进士一样,意志坚定。这就是他慢慢的最终成为栋梁之材的原因。道理很简单,但是谁又会坚持了?
第三章 曾国藩是笨拙还是精明。这章主要写曾国藩虽然资质并不是很好,但是为什么有些事情就只有他能做成了?然后指出他首先有股蛮劲,定下做圣人的目标之后,一生都是为之奋斗着。做其他事情也差不多,他总是思索很久,考虑了方方面面,不图方便,套模式,解决问题。然后指出,这种笨是精明。
第四章 京官曾国藩的收入与支出。这一章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作者主要根据曾国藩的家信关于钱方面的资料推出曾国藩在京当官时候的生活情况,也反映了当时京都米贵,白居不易,更深层次说明了当时财政制度的不合理性。
第五章 “不要钱”的“大帅”。这一章也是本书亮点之一,主要反映当时的军队腐败的情况,以及由于不合理的财政制度造成的原因。这一章需要详细看看,其实在(李自成)这本书中也说明明朝腐败的军队,跟这里很相似。清朝军队对外国人,或者在镇压农民起义并不是很难起到作用,根本原因就是军队完全没有经过训练,并且士兵打战没吃没喝没钱。怎么能胜?
第六章 曾国藩的和光同尘和曾国荃的求田问舍。第七章 既清又浊的“省长大人”。这两章主要是曾国藩对于腐败的看法的转变,以及对其他人看法转变。在大起大落之后,曾国藩从一开始的愤青,成为官场大敌,到很圆滑老练的处理问题。这一些都是他从要求别人也能像他一样做一个圣人,清心寡欲,到降低要求,只要自己做到就行了。证明他审时度势,能够更客观的看待问题,也就能做出更大的事情。其实最近演员,不知道在干些啥。
第八章 曾国藩的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这就是说一下曾国藩私底下还是由于当时的局限性,信这些玩意。
这本书,里面夹杂很多曾国藩家书里面的内容,其实要读一本关于他的小说传记,在看一下这本书,最后就能学到不少东西了。这本书,最重要的就是3-4-5章,做人立志,看待清朝军队战斗力问题要更细致,清朝腐朽制度的问题要更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