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受朋友邀请参加了一次家庭教育的读书会,见识到了家长们不同的育儿方式和各种各样的亲子关系。
第一次坐在一群不认识的人中间听不同的家长畅谈家庭育儿的问题,让我学到了很多不同的教育理念,但也有一点令我不解的问题感触特别深刻:好多家长诉说她们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教育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却遭到孩子的抵触,甚至叛逆。她们认为自己很爱孩子,孩子却不理解,所以她们感到伤心,同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手足无措。在我这个旁观者听起来,她们明明是想控制孩子所有的行为,让孩子完全依照家长的意愿行事,而不是单纯地爱孩子或者教育孩子。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所以,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就不能够过多的控制孩子。
何为控制型家长
父母喜欢把控孩子,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听从自己的安排。当然,现如今,多数家长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不会跟以前的父母那样:“我是老子,你应该听我的”——如果不听我的,我就棍棒伺候,非打即骂。现在的父母,从表面上看,他们是尊重孩子的,言语中很少责骂,不会动手打,他们会跟孩子讲道理,打亲情牌,甚至物质奖励,但是,你要按我的意愿行事。这种行为本质上还是“我要控制你”。
家长花大价钱给孩子报了暑期辅导班,孩子并不乐意去。家长开始打起亲情牌:”这个班可是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呢,我还要每天接送你,多不容易啊!这都是为了你的前途着想。“这就是隐形的控制。
控制型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哪些负面的影响
孩子在父母的强势控制下,得不到精神上的放松和自由,长期下来对孩子难免产生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1、患上拖延症。
一位妈妈诉说:她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刚入小学时,一放学回家就写作业,她曾在心里暗暗庆幸自己生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但是孩子现在磨磨蹭蹭总不爱写作业,二年级那点作业按理说半小时就能写完,他却磨蹭着写到8.9点钟。家长督促、陪伴都不管用,他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削铅笔,一会儿渴了要喝水,简直患上了拖延症。
孩子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是妈妈从书店给他买来课外的练习册,孩子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后,妈妈还要求他每科再做两页练习册上的习题,如果时间还有富余就让他练练字。总之,在孩子睡觉前,家长几乎不给他自由玩乐的时间。
孩子本来对学习有较好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妈妈额外给孩子布置了多余的作业,甚至比学校里的作业还要多,时间长了,孩子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经过反抗没有效果,他只好用拖延的方法来逃避作业。
2、生活自理能力差。
一位家长诉说:女儿上高中住校,内裤从来不洗,每次回家都带十几条脏内裤回来洗。妈妈说过她多少次:你这么大的女孩,应该自己洗内衣了。可是女儿不听,妈妈不给洗,她直接将脏的扔了,让妈妈给买新的。妈妈赌气不给买,她就穿完正面穿反面,一直到妈妈妥协为止。妈妈也是没招了。
当孩子小的时候,不会系鞋带,父母认为她系得不好,速度慢,还不如自己帮她完成;孩子要跟父母学习做饭,父母会说:“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行,其他的事情不用你管。”;接孩子放学,沉重的书包压在孩子肩头,心疼她的父母赶紧接过来背在自己身上......父母的爱是包办的爱,等孩子真正长大了,才发现她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
3、学习成绩差。
前几天跟我的一个女同学聊天,她说自己做了一件很后悔的事情。她和老公依据自己的长项对儿子的作业进行分工,她负责英语,老公负责数学 ,两人每天吃完晚饭什么都不做,盯着儿子做作业。结果呢,她俩盯得这两门功课是孩子成绩最差的两门。儿子上高中后她已经隐约意识到自己对儿子控制过紧,但是已经晚了。
这就是典型的家长控制过度:学习本身是孩子的事情,家长全盘接过,孩子有了依赖性,自主意识变差,学习动力不足。我很早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的同学中,那些家庭物质条件好的、或者是父母身居要位的同学几乎都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他们的家长在社会上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肯定是智商、情商都较高的人群,按遗传理论来讲,他们的孩子也应该很优秀。为什么事实却相反呢?
等我进入社会,为人母之后,我慢慢地明白了:家长越成功,对孩子的控制欲越强,孩子反而会越差劲。家长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套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实际上是给孩子戴上了精神的枷锁。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有自己的内在的“精神胚胎”,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如果父母不相信孩子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不给他提供自由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强势干预孩子本身的发展规律,自然不会健康成长成他本来的样子。
减少对孩子的控制,学做“放风筝”型家长,就会收获一个懂事的孩子,也会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
将孩子看成是风筝,家长就是牵着风筝的那根线。只有放手,才能让风筝飞起来。但家长一定要牵好手中的线,要不,孩子飞不好也可能栽下来。那么,做“放风筝”型的家长要如何做到放手和管控的平衡呢?
1、充分信任孩子。
信任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家长会说:玩起来饭都顾不上吃,能指望他主动写作业?但是孩子需要成长,需要给孩子有一个自我调节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开始时做得不够好。
小扬是个四年级的男生,他每个周末都要跟妈妈进行激烈的冲突。妈妈认为他应该先写完作业再去玩,但是小扬想先玩,等到周日下午才开始写作业。妈妈的想法是万一留出的时间写不完作业怎么办?再就是这证明孩子没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儿子想的是我只要按时完成作业就好,你不用管我什么时候做。母子两个互不理解,经常闹到剑拨弩张的地步。
妈妈的行为其实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现。妈妈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做作业的时间,要让孩子拥有选择哪个时间段做作业的权力。也许他第一次安排的并不好,没有按时完成作业,那就让他去承担他完不成的后果:挨老师的批评。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只要将错误纠正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处理方式,才会成长。
2、不要期待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要求孩子事事要领先。你看,人家的孩子都会说话了,我家的孩子还不叫人呢;人家的孩子都会走路了,我家孩子站还站不稳;人家的孩子晚上都不穿纸尿裤了,我家的白天还要穿;人家的孩子考试老是前几名,我家孩子的试卷老错几个低级错误;人家的孩子钢琴十级了,我家的没有一项拿出手的才艺......孩子无论孩子怎么做,家长总是不满意。
其实每个孩子的发育都有自己的时间段,不一定要按标准来硬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拿自家孩子的弱点与人家的优点来比较,那肯定比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认可自己的孩子,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每个孩子天然就有自己的使命,而若父母想决定孩子的命运,他们就是破坏了孩子的命运。
3、规则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教育家尹建莉老师说过:自由是规矩存在的土壤,自由的孩子才能成为自觉的孩子。“放风筝”型的家长给孩子以自由,但并不是让孩子漫无目的随便飞,有时候需要拉一拉,有时候需要放一放。
比如,对那些学习没有主动性,没有计划,拖拉磨蹭的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适合孩子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家长每周跟孩子一起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如果与计划差得太远,需要让孩子思考改进的措施,然后定时复盘。如果孩子多数能按计划完成,那家长就可能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了,不必要求孩子百分百完成计划。
家长只需要把控住手中的风筝线,让孩子尽情去享受遨游蓝天的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