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在微博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表示不解,这两个现象有什么联系吗?带着好奇我点开了文章,大概是讲空巢老人夜里发生紧急情况,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打开手机,而儿女远在他乡,通讯录里的名字不能按下的无助。
我能清晰地想起当初爸爸做手术时妈妈的无助,如果当年我在外地求学,妈妈一定不会叫我回家帮忙,哪怕他一个人快要撑不住的时候,非常庆幸我还没走远。我听说过数不清的故事,这些故事来源于同学,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周围人,故事里都有远在外地的子女,有孤独的老人,老人总是小心翼翼害怕给子女添麻烦,子女在外的不容易让老人不敢轻易叨扰,老人成了翘首的守家人,子女成了老年机通讯录里没有生命的文字。
“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这句话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题目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还有内容的代表性。这是成千上万中国家庭的现状,中国式的父母还有中国式的子女。我们习惯着父母的爱,从小时候的衣食住行,到成家后下一代的照顾,父母心甘情愿地燃烧自己,恨不能给孩子多一点帮助。子女习惯着父母的付出,生活总是看起来安定祥和,等老人没什么用处的时候,他们大多会自己离开子女,这个社会都是这样的时候,人们早已经忘记了“晨则省,昏则定”“昼夜侍,不离床”。
除了子女习惯于父母的付出,还有父母习惯了不去麻烦孩子。很多人毕业后在一二线城市打拼,奔波在早晚高峰拥挤的地铁上,工作在写字楼两平米见方的格子里,想象着未来靠努力赚取的美好生活,父母知道我们的不容易,理解你进取的心情,当然会心疼你的努力奋斗,所以他们放你出去打拼闯荡,不想因为一些“不很重要”的事情增加你的操劳,就这样,等有一天发生了瞒不住的事情的时候,你接到通知就注定是是兵荒马乱。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不麻烦我们,还是不够相信和依赖我们。高三的时候,有一次开班会,班主任跟我们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等你们上大学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去送你,不是你自己不能报道,我相信你一个人一定可以。但是你要知道从你上大学的那一天起,你就真的长大了,你要带着他们去报到,一路上用自己的行为告诉父母,你长大了,他们可以放心你一个人在外求学了。”那时候听着没有很明显的感觉,长大又不是一天的事,何必非要在那一天做出判断,现在回想还真是这样。
妹妹今年大一报道,爸爸一直问东问西,跑前跑后,关心的让我羡慕,我用开玩笑的语气跟爸爸抱怨“我上学的时候,爸爸可是什么都不管,看看现在,亲的呦!”爸爸脱口而出的话让我想起上面这一段话,爸爸说:“我知道很多事情你自己都可以办好,不用我操心,但是你妹不一样,她没出过门,胆怯,也没经历过什么事情,啥也不懂,我不能不过问啊”。父母心里真的会潜意识地对你的能力做出判断,他们觉得放心时,才会让你去面对。可是,当有一天,他们老去,能不能像今天你依赖他们那样,他们也依赖你。
我们常说,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可是长大的你能不能成为父母的依靠,他们能不能放心你,这是要你自己决定的。中国式的父母会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给孩子带来的麻烦,而中国式的子女却没有尽可能地让父母相信自己可以照顾二老。如果父母还健在,让我们主动去照顾父母,慢慢地让他们从心底接受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自己,让他们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变成条件反射地找你。当然,如果能力尚有欠缺,请尽可能地让自己成长起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不需要治国平天下的时候,挑起齐家的重任,让二老看到你的时代,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别让老人无助,为人子女,除了接受爱,请记得用心去回报爱。
别做只在通讯录里的孩子;
常回家看看;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