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沅弟(2)【1080】2024-10-1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沅弟(2)【1080】2024-10-1

评点:李续宾的诀窍:暇与浑

咸丰七年十月,李续宾(迪安)擢生浙江布政使。李无功名,仗军功一路迁升,以一文童又未曾有一天地方官员经历的身份,骤然实授一省布政使。比起江忠源来,他的迁升虽不算大,但从军不过五年,起点又如此之低,其擢升之骤,亦无任何人可比,故信上说“此亦军兴以来一仅见之事”。可以想见,李之政坛暴发,对当时功名利禄之徒,尤其对那些想走军功一路的人该是一个多大的震撼、多大的诱惑!此事无疑也引起曾氏兄弟的极大关注。

曾氏仔细研究李的成功,发现了他的两个诀窍:一是用兵得一暇字诀,一是处世得一浑字诀。

曾氏用“从容整理”、“回翔审慎”、“定静安虑”来形容李用兵打仗的好整以暇。“好整以暇”对于以|紧张“剧烈”为特征的军人来说,乃是一个不易达到的境地,它是游刃有余、炉火纯青的自然表现。自古以来,便是对名将一种很高的赞扬。曾氏抉jue(挑出)李的“暇”字来,可见他对李的评价甚高。

至于“浑”字,曾氏于此感触更深。他看出李“一味浑含,水不发露’的处世态度,并用外表看来全不识世态的模样表现出来,真是绝妙得很。曾氏曾用这样的话来描述他对李的这一特征的观察:“公含宏渊默(包含少语),大让无形(意思是有意化无意;就是不要显刻意,不要过分的主张,要兼容百态。),稠人广坐(指人很多的地方,即公共场合),终日不发一言。”将李的处世之浑字诀来对照自己,曾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他说他将来常有恐惧感,担心自己将会和萧望之、盖宽饶一类人有相似命运。萧、盖均为汉时名臣,因办事过激,缺乏通融而最终被迫自杀或被人所杀。曾氏的这种心情伴随着他的整个守制期间,终于 经过大醒大悔而有了大彻大悟。关于这个内容,笔者(唐浩明先生)将在后面的点评中祥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