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史记•秦本纪》,读到秦军千里奔袭,欲偷袭郑国,却不料被一个小人物弦高搅黄了,不觉感慨,历史有时候真的是被小人物书写的。
公元前627年,由百里奚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及白乙丙率领的秦军,东出秦国,经过晋国南部和周地等,千里奔袭,要偷袭郑国。
他们三人都认为此次出征肯定能大胜而归。因为,出发前国君秦穆公就向他们通报,掌管郑国都城北门的是秦国旧将杞子,杞子已经通知秦穆公要他速速派兵,趁此良机拿下郑国。有此强力内应焉有不胜之理?
三位将领信心满满,他们的情绪也感染着秦军的其他将士,走到周都王城时,轻敌寡谋的秦军个个意气风发,摆酷耍帅,全然忘了对周王室的敬畏之礼。他们的战车上除了御者以外,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故作潇洒地跳上车去,全军上下轻敌的情形暴露无遗。
没成想,这支傲慢之师行进到滑时,遇到了一个郑国的商人弦高,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商人救了郑国。
当时,弦高正要到成周去做生意,不想半路上碰上了前来偷袭的秦军。商人弦高既没有逃跑,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急中生智,充分发挥商人本色,用一己之力救郑国于危难。
他先送给了秦军四张熟牛皮作引礼,秦军收下后又送了十二头牛犒劳秦军。他对秦军将领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准备行军经过我国,特意派我来犒赏你们。我们虽然很穷,但为了你们能在这里停留,只要住下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
在设法拖住秦军的同时,弦高又派随从紧急地向郑国报告情况。郑穆公马上派人去探看杞子等人的情况,发现他们已经装束完毕、磨利武器、喂饱马匹了,一派随时出战的景象。
郑穆公了解了情况后,马上派皇武子对三个秦国的内应旁敲侧击,逼迫他们离开郑国,于是杞子逃到了齐国,逢孙、杨孙逃到了宋国。
秦军将领孟明视看到郑国已经有了准备,内应也没了,偷袭是不可能成功了,只得悻悻而归。
商人弦高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小人物,但他可谓有勇有谋,又有一颗爱国心。如果不是小人物弦高,历史也许会是另一种样子。
其实,每一个历史事件里都有这样的小人物,他们看似不起眼,但在某些节点却起着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