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丹麦与德国合作拍摄的电影,两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把一部好片呈示给世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战争和对待战争。
《地雷区》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反战争题材电影。战争是残酷的,而且战争的衍生品——仇恨不会轻易随着战争号角的结束而结束。二战结束后,两千多德国战俘,绝大部分还是少年,被押往丹麦西海岸,被迫用双手人工挖掘一百五十多万枚地雷,几乎一半多死亡或伤残。影片中的丹麦海岸让人着迷,白色的细沙随风飘舞,蓝色的海水在蓝天的衬托下让人沉醉,但是,在醉人的白色海岸线却埋藏着数以百万计的地雷。我在看《地雷区》的时候一直提心吊胆,不知道何时回boom的一声,一条鲜活的生命消失在海上。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德国战俘大部分还是孩子,他们仅是战争的受害者罢了,小小年纪的他们难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被舆论和虚假的消息所蒙骗,受到蛊惑,他们只是在国家这个庞大机器的推动下“被迫运转”而已。
丹麦只是以排雷这个“正当”理由公开地复仇,把一批批战俘再次送到死亡线的边缘,以泄自己在二战中无作为而受德国欺凌之气。丹麦军官对德国战俘恨之入骨,但却不屑杀死他们,而是把他们的效用最大化。影片中一共有六处死亡的镜头。第一次是在排雷培训的时候,一个孩子因拆雷不当而丧命;第二次是因为孩子呕吐而导致地雷短路而爆炸;第三次是双线雷的牵扯而导致地雷爆炸,第四次是军士长的狗在“已经”排完雷的沙滩上被炸死;第五次是双胞胎弟弟放弃生命;第六次是一车地雷在孩子们谈论快要回家后生活时毫无预兆的爆炸,浓烟湮没他们回家的梦。每一次爆炸都在考验着人性,有些人在爆炸与死亡当中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善,但是,有些人仅仅在爆炸与死亡当中获得复仇的快感。前者是自我救赎,摘除仇恨这颗坏种子,让心里的战争真正结束,还心灵一片净土,开拓新的生活;后者执着于自己受过的伤害,并以牙还牙,无法超越身份的对立,尽管战争名义上结束了,但他却仍旧放不下。
军士长这个角色让人动容,前后态度的转变,展示了他人性慈爱的一面。军士长从一开始对战俘的拳打脚踢,恶言相对,不发食物,到后来为他们“偷”食物,安慰小战俘,并且还与他们一起玩耍,甚至违抗军令放他们逃回德国。军士长被仇恨所埋藏的人性在与战俘们的朝暮相处中逐渐复苏。当他看到孩子被饿得不断呕吐时,当他听到孩子被伤后不断喊着“妈妈,我要回家”时,当他看到孩子在痛失兄弟后万分悲痛时,纵然是敌对关系,纵然心存恶念,但他不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他有感情,他会思考,他在拷问自己做得对不对,他每一次在屋里跺脚的时候,都是他仇恨与良心的对抗,幸好是每次都是人性之善胜出,他的恻隐之心驱使他不要继续“虐”孩子们。军士长前后态度的转变,正是反战的体现,放下仇恨。
这部影片展示了希望给人带来的无穷能量,危险无处不在,生命岌岌可危,德国战俘通过构建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来抵御死亡的侵袭。他们想做建筑工,画家,运营公司,是回家的希望让他们有动力坚持下去。在双胞胎弟弟自杀后,塞巴斯蒂安接近奔溃,军士长再次鼓励他,燃起他回家的希望,于是,他再次振作起来。
影片的结果是理想的,四个孩子最终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但是,冥冥之中,觉得这只是个例,或者说是影片美化了实际结果,在真正的历史现实中,必定是更加残酷。
最后,希望跟多人能够观看这部影片,了解这段历史,以史为鉴,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