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金字塔?而不是别的什么形状?
芭芭拉·明托发现,一个中心论点总是可以由一到七个分论据支撑。然后一层一层向下,形成金字塔架构。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观点整理
高愉和汪洱老师已经在其中文版序中帮读者清楚地总结了:
- 金字塔原理是什么: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情绪、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 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析,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 金字塔原理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想清楚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结构),掌握沟通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 金字塔能够达到的沟通效果: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金字塔原理》的其余部分:解决现实问题的步骤
全书的正文都可以看成是指导读者从现实场景和信息资料出发,一步步由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并得到结构化的解决方案到最终整理并表达成金字塔架构。
Step1. 解决问题的逻辑(即从繁多的、复杂的现实中抽象出具体的问题)【对应书的第3篇】
首先要界定问题(注:界定问题不是找到具体的问题,而是规定问题所在的集合范围;eg.什么类型的问题?)。界定问题的框架为连续分析法。明确了问题后的步骤:
- 展开问题的各个要素(切入点、困扰、现状/非期望结果R1、目标/期望结果R2)
- 然后挖掘读者的疑问,整理成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其次是结构化分析问题(即在上一步界定的范围内用结构化的思维,寻找具体的问题)
- 思想来自于外展推理的方法(外展推理是一种重要且传统的科学方法:先提出假设A,再设计实验验证假设A或者排除假设A,循环往复),该方法能避免我们沉浸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中,最后却无法总结归纳出有效的论点的情况。
- 设计诊断框架:目的是定位问题。三个结构化分析方法:呈现有形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归类分组
- 建立逻辑树:使用逻辑树可以从逻辑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案。根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对各种可能性作一个系统的逻辑的细分。
Step2. 思考的逻辑(即找出金字塔每组中的各个思想之间存在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对应书的第2篇】
罗列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倾向。实际上,罗列不失为一种将作者的思想排列出来并审视的好方法。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而应当进一步思考,以保证每组中的各个思想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明确说明这种逻辑关系的隐含意义。
那么如何做呢?首先,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然后概括总结出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inductive leap)(即概括各组思想)。这一过程称为冷静思考(Hard-Headed Thinking)。
Step3. 表达的逻辑(即核心观点中的“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对应书的第1篇】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序言的结构
序言的具体写法是讲故事结构:包括背景、冲突、疑问、回答四个要素(这是一个倒金字塔)。回答(即我们阐述的中心思想)通常隐藏在冲突中、表现在疑问里。
-
如何构建金字塔
- 自上而下法(作者已经有了中心思想,逐级展开,逐级论述)。
- 自下而上法(大部分情况下,作者还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需要从多个子思想中概括出来一个更加抽象的中心思想)
- 构建过程中常见且通用的分析方法: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作者建议多用归纳推理(较演绎推理简单、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