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教育培训如何精准发力、提质增效?我认为应当以"小角度" 推动 "大提升",通过聚焦党员需求、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实效转化,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注入澎湃动力。
精准对接"小需求",方能烹制理论教育的 "满汉全席"。党员队伍涵盖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如同口味各异的 "食客"。规划要求深入基层开展 "精准画像",针对农村党员开设农业技术、乡村旅游等实用课程,为城镇社区党员定制基层治理、矛盾调解等培训套餐,为机关党员设计政策解读、公文写作等业务课堂。这种"私人订制" 式的培训,既避免了 "大锅饭" 的单调,又增强了理论教育的 "代入感"。当党的创新理论与党员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当高深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案例,党员教育自然就能 "声" 入人心,让理论学习真正成为党员成长的 "养分"。
创新探索"小载体",才能点燃学习热情的 "星星之火"。在信息时代,党员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让传统课堂焕发新生机。规划提出搭建 "云端课堂",通过短视频、微党课等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视听盛宴,让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 "充电"。同时,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现场观摩、实践教学,让党员在亲身体验中深化理解。这些创新举措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党员从 "被动学" 转变为 "主动学",使教育培训的 "一池春水" 泛起创新的涟漪。
注重落实"小行动",才能结出实干担当的 "累累硕果"。党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规划强调建立培训成果转化机制,通过 "承诺践诺"" 岗位建功 "等活动,引导党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当农村党员将学到的电商知识用于拓宽农产品销路,当社区党员把调解技巧用于化解邻里纠纷,当机关党员用政策理论指导基层实践,党员教育就真正落地生根。这种从" 纸上谈兵 "到" 真抓实干 " 的转变,让党员教育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从"小需求" 到 "小创新",再到 "小行动",这些看似细微的切口,实则是撬动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它们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党员队伍的成长;如星火燎原,激发着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唯有把这些 "小角度" 做深做实,才能真正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员队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