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能够被班级同学推荐做三次大课的总结,这是自己没曾想到的。向来自己比较讨厌写作文,小时候我永远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那位,因为自己偏科太严重了。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恨铁不成钢,没忍住扇了自己一巴掌,而这巴掌也是我学生时代唯一的一巴掌,当然我知道老师是真的为我好。好了,上述纯属废话,接下来我想从两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三次大课的整体感悟,希望供各位同行的和君同志们一起探讨,也许文采不一定够好,但我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一篇文章提到“没有好文采,好的逻辑和思维模式一样可以写出好文章”,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感悟或者收获:
找寻规律/轨迹、结合现状、找准问题、看清未来
三次大课,先生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案例等来围绕主题展开,我忽然发现一个共性即:通过研究&分析历史、现状等,找到事物发展或变迁的规律和轨迹,再结合现状,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下我们适合什么阶段,通过规律和轨迹我们又可以知晓下一步将达到什么阶段或者变成什么样子。
例如:透过企业发展的轨迹,结合自己企业,了解所处阶段,从而知晓我们适合什么样子的组织结构。再例如:先生所讲我们可以透过人均GDP的轨迹寻找产业机会,透过其他行业或者龙头企业发展轨迹从而知晓我们现阶段适合什么样的商业模式等等。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人生第一个贵人跟我提到的标杆故事:树立目标然后去寻找达成你目标成就的那个人,看看他在你这个年龄所处阶段以及做了哪些事情、五年内他所处阶段做了哪些事情、十年内他所处阶段做了哪些事情…参照他的进步轨迹你就能发现如果你想达成目标,你应该在每个年龄段做什么。当然每个人的路都是不可复制的,毕竟有天时地利的因素存在,但有了标杆再结合实际状况出发绝对比自己摸索而让成功来得快得多。当然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下一定要清楚知晓自己所处阶段,阶段搞错了那么就无法找准问题,毕竟不同阶段适合不同的方式。正如很多小企业通常去学一些大企业的做法,结果发现根本无用,然后会说这个方法无用,殊不知只是他们目前的规模、阶段等不适合这种方法而已,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是否适合。
系统、结构化思维很重要
先生提到的ABCD模型、12345法则、如何进行产业分析等等,这些确保了我们思维模式的完整性,也可以更快、更轻松帮助我们完成目标,正所谓逻辑对了事半功倍,你说出1我们立马能够联想到接下来的2、3…这就是所谓的高智商人合作更顺畅,如何提升逻辑?参照先生提到的模型/法则等等自己可以悟道。
整体三次大课我觉得可以相互贯通,收获太多不一一道来,个人最大的感悟是终于领悟先生倡导的“不屑于教知识,只教授书本上没有的实战、解读、心得和境界等,知识的学习是靠自学和预习完成”的原因所在,这就好比先生只帮我们打通任督二脉,而内功必须靠我们前期的修炼,你修炼的越强大,先生就可以帮你变得更强大!感谢先生,也感谢江苏在线1班的同志们给了我这个机会,一起同行,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