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正呆在家盘算去哪里出游,微信滴滴声响起,是同事小妹发来的:姐,我们去五台山拜菩萨如何?想想这一年的坎坷,我当即应和:走,明早出发!
第二天五时三刻准时到达旅游大巴车上汇合,开启了心目中的朝圣之旅。车子驶出太原市,心中只感觉很圣洁,与以往的每次出游都不同,去往佛界的行程中,除了虔诚还是虔诚。“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做为地道的山西人,我为自己对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匮乏了解深感惭愧,所以头晚做了功课,在百度搜了很久。当导游讲解关于五台山的有关概况,我有些重温之感,也对佛有了更深层次的敬重和理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台山坐落在山西省东北部,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同时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山”。相传五台山气候春日飞沙走石,夏日酷暑难耐,时有狂风骤雨,常常灾不胜数,民不聊生。智慧的文殊菩萨,以慈悲为怀,广济百姓,巧妙的从东海龙王那里取来了“清凉石”,从此五台山风调雨顺,风和日丽,盛夏也不见炎署,人们安居乐业,故又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东台俗称“望海峰”,望海寺内供奉聪明文殊,西台俗称“挂月峰”,法雷寺内供奉狮子吼文殊,南台俗称“锦绣峰”,普济寺内供奉智慧文殊,北台俗称“叶斗峰”,灵应寺内供奉无垢文殊,中台俗称“翠岩峰”,演教寺内供奉孺童文殊。
从车子向外望出去,道路两旁整齐的阅兵式队伍一般的参天大树,争先恐后的向我身后飞奔,让人愈发感觉象是要急于洗去尘埃,找寻那个圣洁之地。可转念一想:“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如果时时不断的擦拭,哪里还有内心的尘埃?哪里还会被污垢障蔽了光明?
空气愈来愈清新与凉爽,四周的山脉也愈发挺拔壮丽。天空湛蓝如海,白云也似乎云集要去朝圣,一路的跟着我们。
九点半左右,我们如约而至,来到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圣地。只见四周山脉此起彼伏,远远望去满目清翠,层峦叠嶂,峰岭交错,挺拔壮丽,空气中有特有的烟火香气,正值人间四月天,春和日丽,鸟语花香,城市已是繁花落尽,这里却是花开正盛,我想大慈大悲的佛祖当应住在这阆苑仙境的。
导游是位口齿清晰、精干利落的小伙子,讲话诙谐幽默,且认真负责。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很强,大家从各方云集而来,正应了佛的那句:“相识是缘至,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本就是一种因缘,加之每个人心中都渴求一方净土,就愈发显得和蔼亲切。
踏着神圣的土地,嗅着神灵的气息,耳畔掠过鸟语,沿着一条窄窄的清溪水,一路寻香而上,不觉间已有一座大白塔巍然屹立于眼前,塔形高大耸立,塔座为正方形,通身洁白,直入云端,塔顶悬挂风铃,云过塔移,风吹铃响,有鸟雀围翔,别有一番风韵。大白塔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是五台山的标志和象征。立于塔前,被这宏伟的建筑和佛祖的普度众生震憾了,也感觉到众生的渺小。心中不免感悟:佛法无边,教人行善,只渡有缘人。
一路祈祷,不觉间已上了南台的半山腰。南台被誉为“锦绣峰”, 古有诗曰“顶若覆盆,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因得此名。如果说其它四个台是连襟或者裙带关系的话,我想把南台比喻成一位艳妆美丽,孤傲冷峻的公主。北面的四台在这四月天还是冰天雪地之时,这里已是百花怒放了。
阳光明媚,微风中有青草香、善男信女供奉的烟火香,漫山遍野映入眼帘的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的鲜花,树林郁郁葱葱,让人尽情领略“千岩花缀万坡景,天成图画一方开”的风光。我亦是泛起了童心,仿佛回到故乡小时候的山坡上,心已放飞。
庄严的大殿内,智慧文殊菩萨端坐清洁无染的莲花台上,手持斩断一切烦恼的慧剑,通体金色,俯视着众生,加之浑厚的钟声余音绕梁,越显得庄严肃穆。我双手合十,眉心、口心、自己的心,三心合一,恭敬跪拜,祈祷菩萨可以赐于我智慧。
出得殿门,忽悟出佛陀一旨意,方才殿内跪拜时,全无私心杂念,一心向佛,体会到“放空自己,心无尘埃,内心清净,方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意境。我想这也是智慧菩萨普度于众生的感悟。
夕阳西下,余辉映红了半边天。“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警醒众生,时光流逝永不再来,僧人击鼓,寺庙关门。
丰盛的晚餐后,导游带领队伍到入住的地方。真是一个天然的所在佳境。顺着一条河道,河水清澈见底,汩汩的向前涌动,两岸都是青山,山谷间有要栖息的鸟鸣声。河对面的山脚下有羊群,好奇的是每个羊角上都系着红色飘带。半山坡上有牛在悠闲的低头吃草。这一情景,让人愈发觉得佛界与大自然的交融何其宁静和谐,而人类又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心向佛必可获得内心的宁静。
入住的地方是一所民宿院落,院落极其整洁干净,上下二楼,院落及围墙全部用铝合金装修,窗明几净,夕阳的余晖就在山坡的那一边,照红了半边天,青山若隐若现,羊群和牛就归栏在山脚处,院子墙角下是主人精心培育的绿植和各色的花,争奇斗艳。驻足在这里,让人有心旷神怡,劳顿全消之感。院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妻,慈眉善目,和谒可亲,待我们极好,有求必应。我想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休憩在这里,只觉天地合一,内心宁净,清心安然。
第二天凌晨五点,导游便在院内口哨,去五台山香火最旺,祭拜最灵验的五爷庙请香。
传说当年康熙皇帝来五台山寻父,有一天傍晚时分,他在回行宫时,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迷失了方向,接着又山呼林啸,地动山摇,康熙和随从惊恐万状。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五爷现身来救驾,空中一道亮光闪过,众人极目一望,前面一条平坦直路伸向远方,康熙及随从顺路回到行宫被五爷得救。
来到请香处,早已是人潮涌动,善男信女们怕是夜半就已排队等候,加之是农历十五,人比平时格外多,殿堂外烟雾缭绕,人们信手祷告,祈求平安。我请了全家福香,为五爷庙捐香火钱六百元,并在五爷面前,虔诚跪拜,祈求五爷保佑我全家安康。
祭拜完五爷,最后一站是黛螺顶。从山下向上仰望,只见巍峨高山的半山腰又耸立起一座小山。山门和牌楼掩映在树木之中,云雾缭绕。我选择代表消除烦恼的“大智路”上山,共1080级青石台阶,几乎直上直下。我想是佛祖赐予了我力量,几乎没有停歇登到山门前,已是汗流浃背。一路眼见三步一跪拜的虔诚教徒在坚硬的青石台阶上,三步必一匍匐跪拜,对他们的坚定信念敬重不已,振聋发聩。山门前回头向下望,台化镇如同弹丸,那条小溪水犹如一裙带在蜿蜒,黛螺顶与腹地巍然高耸的大白塔遥相呼应。
寺内青衣和尚居多。善男信女们转遍了五座台顶,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萨像,叫“大朝台”。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顶,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叫“小朝台”。
下山时选择了右边的缓形坡道,的确比上山时的青石台阶容易轻松很多。坡道也陡峭,与马道同行,骑马的人或孩子或老者,青年也偶有。马儿很吃力,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气喘吁吁,却不负重任驮着施主前行。索道在头顶经过时,有热情的人向走坡道的人打招呼,我亦热情呼应,也为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点赞。
下到山脚,人朝涌动,人流中有踟蹰不前,犹豫不决望而生畏于青石台阶前的。我想人的一生,上坡路估然费力,但是越走越敞亮,所谓登高望远。下坡路容易走,但是视角逐渐变窄,可观赏的景致也越来越少。人生不可能永远雄居山顶,有上山就有下山,有高升就有退让,有上坡就有下坡。爬坡时,要有下坡时的心情,下坡时,要有上坡时的心愿。这样,人的心就平静了、敞亮了。我想这也是菩萨要众生参悟的道理。
中午时分,大家及时回到餐厅用餐,近两天的游玩,大家已经彼此贴切不再陌生。邻座一起用餐的是一位年轻带孩子的美丽女子,湖南长沙人,身材窈窕,肤色健康白皙,话语和缓舒适,对孩子言传身教,以开悟为主。我想这位女子教养的背后一定藏着极大的自律和向上。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来自四面八方,终归要各自回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尘土。行程即将结束,感恩我们相遇,佛说,要从每一个因缘来修行自己的智慧,每一个因缘都是老师。
但愿我们都能获得大智慧,为我们的人生添彩。
清晨,当第一缕曙光透过窗户照亮我惺松的睡眼,我照例起床迎着朝阳去晨跑,望着越过高楼大厦普照大地的万丈光芒,脑海中涌出仓央嘉措的那首《我问佛》
我问佛: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
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我问佛:生活太累,如何轻松?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我问佛: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
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我问佛:如何对自己,对他人?
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我问佛:怎样平衡快乐与悲伤?
佛曰: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
我问佛:我们怎样做才叫“脚踏实地”?
佛曰: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
我问佛:有人说爱情会因为时间而冲淡,您认为呢?
佛曰: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我问佛: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怎么办?
佛曰: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珍惜每次相逢吧。
我终于悟出:我即是佛,佛即是我。境由己造,相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