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任何人只要拿起笔来都可以写,我们的周围也都是素材。
但写作,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把这么多素材写成一篇好文章,不下点功夫恐怕也是写不好的。
以前看到别人写的很好的文章,只有钦佩和赞美。
但慢慢的,我发现这些优秀的作者在背后,无不都是经过漫长的积累的。
渐渐的,我在学习过程中也慢慢留心了起来,多看几本经典、多翻一些好的写作书籍,过程中遇到一些好词好句,也赶紧记录下来,生怕错过。
而最近在看的一本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更是让我对写作这件事,又理解的更深刻一些。
作者斯蒂芬.金(Skephen King,以下统称金先生),是一位作品多产、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他擅长写恐怖小说,十岁前后开始试笔,到2000年五十三岁时已发表作品三十五部,大多畅销,不少还被改编为电影,可算是妙品等身,而金先生所得稿酬之丰,数达亿万,时辈亦少见其比。
《写作这回事》这本书里,金先生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
“为了尽自己最大能力的写作,你有必要建造自己的工具箱,然后增强肌肉力量,才能有力气把箱子带在身边。这样你就不必面对艰难任务感到气馁,而可以一把抓过适用的工具,立刻投入工作。”
这里的工具箱其实就是我们的知识宝库,那里面要有些什么呢?
金先生建议我们工具箱里至少要有三层:
把词汇、语法放到最上层;
中间一层主要放一些风格的要素,如段落,行间距以及最好的规则;
而最下面一层才是真正的创作。
也就是说,词汇不好、语法不顺,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会太好。
那我们怎样加强这几方面呢?
书中的一些建议对我也很有启发:
一 词 汇、语 法
要 注 意:
写作中词汇不用太粉饰,越简单越好;
句子也注意多用名词和动词就可以,有话直接说就行;
尽量少用副词;
尽量避免被动语态,多用主动语态;
比如我们来看两句话:
“我的初吻常会作为我跟莎伊娜恋情的开始被我回忆起” 好呢?
还是
“我跟莎伊娜的恋情是从我们的初吻开始的” 好呢?
答案很显然吧!
二 风格、段落等组织结构
一本书并不是篇幅越长越好,适当的分段落才更能引起读者们的兴趣。
段落构成对书的外形和书的内容几乎一样重要;它们就像目标地图。
还要注意页面中的行距、间距。
写作的时候,最好不必过多考虑何时起何时结,诀窍就是顺其自然,因为修改的时候可以将不满意的地方再修改。
我想起我有几次觉得写得顺手的文都是先一气呵成、顺其自然地写下来,然后再修改,感觉很好。
金先生坚持认为段落而非句子才是写作的基本单位。
所以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学会使用段落。
这也意味着得反复练习,必须掌握写作的节奏。
三 真正的创作
掌握好了前两项,我们就要开始真正的创作了。
想象我们是名木匠,我们要一板一眼、一砖一瓦地从头造起。
我们要一个一个段落开始写起,打开我们的工具箱,把我们掌握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基本风格从箱子里面拿出来,踏踏实实地做,每扇门都刨平,任凭想造什么都能成。
如果我们把精力都用在这些地方,整幢大厦都能盖得起来。
四 多读、多写
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或是想把文章写好,金先生建议我们两件事必须要做到:
1 多读
2 多写
除了这两样,别无捷径。
我们读的任何一本书都有教益,或多或少,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得到启发,不要小看一本书的力量。
当然建议多读经典、多读好书,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在不断进步了。
也只有读的书多了,笔下才能如涓涓细流。
五 不要怕退稿
现在我们一般写完文章,会经常去投稿,一旦投稿成功,就很开心,一旦退稿就会又觉得打不起精神来。
其实退稿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文章上,不断修改,而不要放在情绪上。
这本书里,金先生讲到他曾在墙上敲了个钉子,把收到的退稿条挂到钉子上,直到墙上的钉子已经承受不了太多退稿信的重量,他又不得不换了一个大钉子,继续写。
我们和他比起来,恐怕还没到这种份儿上吧!
所以不要觉得投个简书专题没收录、投个简书首页没收录、收入专题没推首页就觉得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了。
怎么样?
这些方法你看完后,会不会也和我一样有所启发呢?
愿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每天进步一点点,越写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