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妈妈说我管了那么多,孩子不仅不说我好,而且越来越难管,脾气越来越大,性格也越来越坏,怎么办?我说你真的是管的太多了。
这些都是为你好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附件的一个游乐场玩,我在门口看着他,让他自己在里面滑滑梯、玩海洋球、骑木马。突然听到一位奶奶叫了起来:“小朋友让开点,我孙女要滑下来了。”而那个小朋友就很莫名其妙的走开了。一会儿听到奶奶又叫了起来,小朋友要排队上滑滑梯,边说边把周围的小朋友拉开给她孙女让出道。
过来一会儿就看到这位奶奶拉着另外一位小男孩儿非要给她女儿道歉,这位男孩的妈妈马上冲上去和那个奶奶理论。这是发生了多大的事情需要一位家长逼着另一位孩子给自己的孩子道歉,其实只是两个小朋友有点小打小闹,把海洋球扔来扔去而已。而这位奶奶却把孩子之间的矛盾上升到了大人之间的矛盾。
最后的结局无法就是两个家长吵了起来。那个奶奶边说你太小了,这里的小朋友都会欺负你,很危险,我们不玩了,这个大人也没素质,带不好孩子之类的气话,带着孙女离开了。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好笑,好笑的不仅仅是这个保护欲过强的奶奶,还有这些口口声声说“都是为了你好”,却慢慢的磨灭孩子天性的家长。殊不知,这样夸张过度的保护是害了孩子。而“都是为了你好”却让孩子觉得这种行为是正确的。
你是我生的,所以你要听我的
之前有看过一个视频,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赖佩霞在一次节目演讲中所讲的:满口都是爱却面目可憎。妈妈骂你打你都是爱你的表现,不能还嘴,要接受,因为你是我生的,所以得听我的。
所以这些孩子误认为原来这才是爱啊。导致长大以后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爱人,公婆甚至孩子,导致无法获得幸福。因为他们自己从小就是接受着这些错误的模式走过来的。
释放天性
其实孩子天性爱玩耍、捣蛋、搞破坏,这太正常了。像我儿子也是越是不让他碰的东西越要碰,好奇心还特别强。老人家是不允许他倒水的(把这个杯子的水倒到另外一个杯子或是用小脸盆盛水),怕把水洒的到处都是。
我一直坚持让他试试,但我告诉他太烫的水不能碰,会把自己弄伤的。另外,倒水的时候一定要慢,这样手腕的力量容易掌控。慢慢的,儿子自己研究如何倒水可以不把水洒的到处都是,几次一来,他可以很准确的把这个杯子的水倒到另外一个杯子,可别小看这个动作,对于刚满3岁的孩子是不容易的。
所以只要家长把危险性提前告诉孩子,把这件事你自己能接受的原则讲清楚,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尝试。这样不仅他的天性得到了释放,渐渐的他学会了很多东西家长也会省心很多。
学会自立
记得儿子还不太会吃饭的时候,他很想自己尝试着吃,但奶奶总担心自己吃饭会把衣服弄脏,桌上地上也会弄的到处都是饭菜,总是不让他自己吃,有一次奶奶不在家,我说宝贝今天要不要试试自己吃饭,自己吃饭很有趣哦!
刚开始儿子不能准确的把饭送到嘴里,一半饭菜掉到兜里,但渐渐的他开始研究勺子怎么握最可以使劲,挖多少饭比较合适,碗需要离自己近一点把头凑上去吃就可以吃到,成功吃上饭以后,他开始嚷嚷着要自己吃饭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吃的好。
其实只要家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把孩子围兜带好,桌布铺上,甚至地上铺上报纸,完全不用担心孩子自己吃饭弄的到处都是的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不让孩子去做,而是思考孩子自己做我们需要配合些什么。
接纳一切
对于儿子我一直是很接纳的。就拿他发脾气来说,他发脾气的时候经常并不是哭,而是咬人,或者扔东西,或者敲打东西。我接纳的是发脾气这件事情,而不是那些搞破坏的事情。他咬人我说可以咬饼干,可以咬玩具,但不能咬人,人会疼的,我咬你一口试试,他试了试确实很疼,虽然还是经常会咬,但现在好多了。我告诉他,人都是有脾气的,你可以发脾气,但不能伤害别人和自己。
而他喜欢的把玩具车故意拆坏,把小蜗牛拿回家养,甚至是捡树叶捡树枝这些大人都不让玩的事情,我都觉得很好啊,他每天都会给小蜗牛换叶子,还会观察说小蜗牛怎么又往上爬了,小蜗牛怎么爬到妈妈背上了,诸如此类的。
只要你给这个生命足够的机会释放天性,不加以干涉,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放手让这样的生命去探索,其实搞破坏的时候,也是一种探索,也能启发他的创造力,发脾气的时候也是情绪的一种宣泄,让他更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
我们要做的真的不是去干涉,发自内心的带着爱,带着对生命的尊重去感知,去正向的引导,有一天,当你听到“妈妈,晚安!”、“妈妈,我很喜欢你”的时候,试想这个生命是如此的被平等的对待才会如此的有爱。
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生命活出了他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这个时候你就会懂得,生下一个孩子不是为了养老,不是为了陪伴,而是指引他走一程,然后看着他发光,看着他绽放,这就是我们希望他有的样子。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