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中外美术史》这本书往往让人感概美术史的内容丰富,在艺术长河里我们又是如此的渺小…
中西方的美术史也是各有千秋,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政治、 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很多差异,各自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画作时“胸有成竹” ,注重艺术形象 的主客观统一。而西方画家在造型上却不拘泥于表面的相似,而讲求在循规蹈矩中突破创新。
同样,西方艺术形式多样化,而中国画只有扎根于本民族自己的艺术精神土壤中才不会失其本质。这民族艺术精神也正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尤其是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中,同样要教育孩子们了解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记得之前的大学老师曾在这堂课上提出了“眼高手低”的理论,其实这是一个不好的词,形容眼界过高,手法过低。然而在美术的学习中,我很赞同眼高一些。在寻求艺术的长路中,必定要“眼高手低”,要有“独上高楼,望断天际路”的眼界。而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再逐步晋升完美技能。技能和外延是双向的,相反相成的。如果眼界都不高的话凭什么画出好画来。眼界高对自己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让学生多了解下美术史其实对绘画是很有帮助的。眼界就像“品味”。你不觉得很有品位是一件很愉快的是么?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研读《中外美术史》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懂得审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发扬中国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