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我爸大学同学聚会。聚会时,一位叔叔给我讲起了他和我爸还有几位叔叔大学时期为了挣学费,到火车站帮乘客搬行李的往事。他说:“记得我和你爸上大学时,为了挣学费,我和你爸常到火车站帮乘客搬行李。从火车上给乘客把十来斤重的行李背到火车站口,一天来回十几次,有时为了和别的人争着搬还会打架。”另一位叔叔边回忆那段往事,边对我爸说:“现在的年轻人之间的感情,哪里有咱们那个时候深。他们没有共同经历过咋们那样的苦,怎么能建立深厚的友情?” 。或许真如那位叔叔所说,我们这些没有共同经历过苦难的年轻人,是没有他们那么深厚的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间的温馨早已变淡,最后彼此沦为了路人。
今年十月一出行,我一直想要去一趟成都,并不是因为那里是天府之国,而是因为那里有我最好的朋友。是朋友,决定了我与这个叫成都的城市的亲疏。我期待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到那久违的身影,走到我跟前与我握手寒暄。但当我真到这个城市时,握手和寒暄等没等来。电话打过去,朋友只是简单问候了几句便再无音信。
我爸问我说:“你大老远的跑来看他,他不见你吗?”我说:“人家忙,来不了了。”我爸说:“再怎么忙,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他,还有什么比接待朋友更重要的?真不懂礼数。”我不知道我这位朋友是真不懂礼数,这份礼数早已被省去了。
我与这位朋友算下来,应该有1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1年的时间里,我们会认识新的朋友,原先对老朋友的思念,或许会被新的感情所取代。但是我想不明白,我爸和他的老同学也有好几年没见面,为什么他们彼此的感情没有被冲淡呢?为什么这些叔叔会大老远的从贵州跑来看他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共同经历的那份苦,磨练出了所谓的友情吗?我想并不是。
今年党校研究生考试,我遇到了另一位朋友,比起那位四川的朋友,我们应该有更久的时间没有联系,但我却看到时间丝毫没有影响他对我的感情。我曾期待的握手寒暄,没有出现在那位关系最好的四川朋友身上,却在他的身上出现。我原先以为是时间造成了彼此之间感情的淡去,是苦难造成了彼此深厚的友情,看来是我自以为是了。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到底是如何建立,又是什么造成了一些友情并不会受事件的影响,有的友情却谁着时间慢慢变淡呢?我尝试通过一篇名叫《越微信,越孤独》的文章,来找出原因。
整篇文章看完,我想问题的原因还是出现在文中所谓的契机上了。当初我与四川朋友友情的建立,或许正是因为这所谓的契机,及彼此的兴趣爱好都是写作,这导致了我们讲话就有了气氛和情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朋友已经由爱好写作变为了喜欢古玩,并且与此同时在他在四川上大学时遇到了新的和他同样喜欢古玩的朋友,于是新的考古的契机建立,而原先的写作契机已经不在,所以,这份感情也就变淡了。而我与党校朋友的契机,并不是由于我们过去的契机,而是来自于我们契机的保留,暨过去是朋友,现在可以继续保持这个朋友关系。
我曾记得,曾有位朋友说:“这年代谁还没有个朋友了?”想来,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契机真的很容易建立,可能只是因为一杯酒,因为点的一个赞,因为彼此的一声“你好”或者因为相互之间的某个共同利益等等,但是彼此的这份契机,又能使友情保持多久呢?
我不知道如何通过维持彼此的契机来保留彼此的友情,如果彼此的契机消失,那或许也就意味着彼此的缘分散尽,关系也就到头了,那时,我们就要从新去找新的,可以和我们建立契机的朋友。或许到最后,当代人建立友情的方式真如罗振宇在《罗辑思维》说的那样,我们要不断的接触新鲜事物,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使我们有足够的资格在不同的人群中穿梭来建立新的契机,与形形色色的人建立友情。我想当我们真能做到这点时,我们就不会再因为失去某一位朋友而感到孤独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