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6年的时间,除了喝茶饮食文化气息很浓,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人尤其地多,吃饭排队都得拿号,拿了号还不一定能吃上。每次上班都被挤成沙丁鱼,尤其是广州地铁三号线,上得了车就不错了,别指望有个座。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这是公交上盛行一段时间的广播。最初,是请为老幼病残让座,后来估计是考虑到不能让受助人觉得自己弱或者不行了,所以就改成有需要了。
点明了老幼病残,只要是一个老人,即使是一个身体硬朗的老人,或者是一个扛着背包要去爬山的人——广州多的是这样的老人,还能狂奔着跟年轻人抢公交。就是这样的老人,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老人优惠卡,同在年轻人上班时间出行,跟年轻人抢公交地铁。
依仗弱者名义图便利,是对年轻人的道德绑架。
去掉病残等歧视字眼,改为有需要,是更为人性化的说法,需要的适用人群范围更广。一个下班的年轻人,趴着扶手,很累很需要座位的时候,需要他人让座。一个扛着背着双肩包,两手提着袋子的学生,需要他人让座。然而,现实中,他人会给予帮助吗?
说好的人性化呢?在哪儿?
五一期间好不容易订到回家的高铁票,但却是无座。得亏只有两个小时车程,所以一般人都觉得站一会权当减肥没事,即使是设置无座的列车主要当事人都估计这么想吧。但当你站了一个钟,一个半钟后,腿开始酸了麻了,那时想如果能坐下来休息个十分钟那该多好啊。科技进步了,时间成本降低,工作效率也相继提高了,渐渐发展起的社会也逐渐呼唤公平和人性化了。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日常住行都没有顾及到细节,被忽略的人,也不在乎那一丁点的细节,忍气吞声地念着,忍忍一下就过去了。
我们心甘情愿地被忽略着,不在乎这点人性化。
其实很多人都跟同样的想法,想抢到有座票,如果没有,无座也好,总好过去坐大巴,大巴时间长,颠簸,还贵。能够被列车拖着走都觉得是幸福的,归家心切。但是,这两个钟头里,我想眯下眼做不到,听会电台到后来都支撑不下去,你可以说我身体素质差,但是那些站3个钟站更久的人呢,如果他们身体素质更差呢?
我们还会沾沾自喜地想,比起。。。已经够好,够人性化了。当抢到无座票也是一种优越感的时候,你还别有他求吗?即使是有,也只是想想而已。
这就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将就。我们做不到对自己太狠,凭什么,同样的价钱,二等座和无座区别这么大?我们不会去质问,因为这是国家政府的规定,抢不到座位,是你自己不行,怪不得别人。然而,当一些服务、便利或者优惠出台的时候,只是做到了普及,却没有做到全民享受。总有那么少部分人,会在私底下埋怨不公,为什么没有受到公平待遇,却没有作出实际行动反抗,因为人少力量弱,到头来还是算自己衰。有那么一部分人,抢到无座的人,认为下次指不定不是我,而是别人,再说回家时间缩短了,几个钟头站着就过去了。
为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愉快的旅程,请取消无座票。请不要让甘愿受委屈的人再受委屈。
曾经我也有那么几次,累到站着都能睡着,但是没办法只能站着坐公交或地铁回家。那个时候,我多想有一个人站起来,主动为我让座,而不是一张张低头看手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