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用输出倒逼输入,单从“逼”这个字来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输出,大多数指的是非常正式的输出,比如写一篇文章,比如有逻辑地向别人阐述(演讲、辩论、讲课之类的),比如做成视频或者音频……总之都是看起来非常费时费力,而且需要有一定能力基础的事情。
对于很多以前不怎么输出,现在想要尝试输出的人来说,这些未免有点太难了。往往是还没开始尝试多久,就因为觉得难或者觉得枯燥,就放弃了。
其实,我们不妨打开思维,来重新了解一下输出的方式。
除了上述所说的正式的输出方式以外,还有很多非正式的输出方式,难度偏低,也更加有趣。
在做这些非正式的输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积累输出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在兴趣的支持下,不断地尝试、练习。
毕竟输出的能力是需要不断练习才可以提升的。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这些简单一点、非正式且有趣的输出方式:
1. 与人聊天
我们每天的见闻都可以作为与人聊天时的谈资,可以锻炼用口头语言来表达的能力。
比如看到某些资讯或者某些文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资讯内容或者文章观点说出来。
经历过某些事情,可以用语言来把这些体验表述出来。
在与人聊天、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修正、完善自己的表述。
慢慢地,也就越来越能说,越来越能够比较轻松地把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了。
有很多人觉得闲聊无用,觉得说话就得精辟有逻辑,恨不得一张嘴就语出惊人,却忽略了在闲聊中也可以提升自己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与人闲聊的气氛相比正式场合更加轻松有趣,还能拉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采取行动
我们在学习了某些东西之后,也许一时半会儿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无法教给别人。
这时候不如先按照所学的内容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行动的过程中观察自己的体验,在重复中加深体验,慢慢地也就能够用语言来表述了。
比如我们看一篇关于如何学琴的文章,如果你不去练琴,就把文章的内容向别人转述的话,难度会比较大。
就算表述出来,也不过是死记硬背,过不了多久就会忘掉。
这时候不如先按照文章所说的方法去练琴,练一段时间之后再用语言表述出来。
我们常常以为输出就是要用语言去输出,其实不是。实践也是一种输出。
3. 停下来思考
很多人觉得思考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所以这一部分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思考,而在于停下来。
当你读完一段文字之后,不要着急读下一篇。停下来,静静地待一会儿。
你不用费劲地去思考,你的大脑自然会帮助你完成思考。
当你停下来的时候,你的其他感官得到了休息,大脑自然就有更多精力去运转了。
它会帮助你沉浸在联想中,这过程中你也许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迸发出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总之,你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就改变了。这时候,你所读的内容才真正被你消化吸收了。这比一次读很多内容的效果要好的多。
所以,我们说,思考,其实也是一种输出,因为你输入的东西已经在改变你的思维了。
总结一下,如果你感觉输出对你来说是一件比较痛苦比较难的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的话,不如从上面三种比较简单的输出方式做起。
给自己减负,在轻松的状态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享受输入带给你的思维、行动和语言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