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之“越说越不听”】
上篇我们讲到,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消耗了很久,却不见效果。
孩子从娃娃走上学习阶段的初期,就是学习习惯养成期,在这个过程里,他肯定有很多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你会发现家长会不断提醒说,你别磨蹭,别走神,别马虎,别乱动……这样提醒了很久很久,孩子却依然做不到。家长从最初的耐性也变成了歇斯底里,越训越急,还是没有效果。
“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你为什么就听不进去?为什么就是这么不听话?”这是多少家长们的痛苦。
家长很苦恼,说,我什么办法都用了,他就是不听,还是那样。家长就过来找我咨询,说这孩子还有救吗?询问了解她的教育方式之后,我发现她经常使用的就是这种负面的方式。
不是孩子不听,是我们说的不对,表达方式出了问题。我告诉家长,这种指导方法本身就已经出错了,这个要求就一定起不到作用。
家长很吃惊,不都是这样教育孩子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孩子认知的特点。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粉红色大象”,我们可以试一下,现在我们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注意哦,不要去想!千万不要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你可以给别人做这个实验试试)怎么样?是不是脑海中浮现了一头可爱的粉红色大象?你越说不要想,反而越想。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人类的大脑听不进去,“不”“别”这样的字。
孩子也一样,当他学习的时候,你说别磨蹭,他听不懂“别”,他听到了两个字——磨蹭。所以,我们这个要求一直起不到作用。
诸如此类的要求很多:家长老师给孩子说“不要打架,不要说话,而孩子接受的信息是打架,说话。
孩子要考试了,你这边想安慰孩子“别紧张!别紧张!别紧张!”你猜孩子会听到什么?“紧张”。你越说孩子反而越紧张。
所以这样的否定式表达说再多,可能收效甚微,甚至起了反向强化。
咱们大人也一样。比如,你去餐馆点餐,你跟服务员说:“我不要黄瓜,不要土豆,不要西红柿,……。”如果你是服务员,你的感觉是什么?应该是“你到底要什么?”对不对?
所以,当我们给孩子下达反向指令的时候,其实他是非常茫然的,他并不清楚我们大人要他做什么。
因为我们的大脑神经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
当你说别马虎的时候,大脑收到信号,马虎兴奋起来,但是你说“别”马虎,还得用一个意志力量把马虎压下去,你会发现大脑的这个切换其实很难。尤其是孩子,就会更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理性大脑(前额叶)五六岁才开始发育,要到15岁左右才能渐渐成熟。理性大脑完全成熟,需要到二十几岁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在整个童年期,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和初中前期,他大脑额叶都没发展好,孩子神经的抑制功能都不行。
这样的情况下,家长越反向教育要求,孩子越做不到。所以,你看到越小年龄阶段的孩子走神是必然的。尤其你告诉他别走神,他就很难做到。
【2.改变的方法】
了解了神经科学,我们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了。
第一步,家长认知转变。
你再看到孩子有点走神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不是生气,不是觉得这孩子怎么又走神,我们要想的是:孩子的抑制神经还没有发育好,我得帮助他建立习惯。所以,我需要告诉他怎么专注下来。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会发现你的情绪就不一样了,你变得更加稳定,更加有方向,不被着急带走了。
第二步,最关键的,是把负面的语言直接改成正向的要求。
简单的说,你希望孩子怎样就直接告诉他。比你让孩子不马虎,就是希望他能专注。你可以与他商量“我们做些什么?能更专注的把作业做好?”这个时候启动了孩子的智慧,让孩子想出办法,孩子自己想的办法,在他的内在已经形成导航,这时候家长及时鼓励。再加上,家长这个时候的状态是稳的,态度是真诚尊重的,孩子会感觉到被支持,被帮助,更加易于接受。
你在平时欣赏孩子的时候,也可以多多欣赏他“很专注,很仔细,有时间观念……”等这些正向的语言。起到到积极的强化作用 ,让孩子只要一学习就觉得自己是专注的,有时间观念,有能力的。
这也有助于形成他积极的自我和自我评价,慢慢就发展出了自信。
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也是爱孩子的,但是教育方式却背离了自己的方向。长期的负面教育让孩子丧失自信,叛逆严重,慢慢的和父母渐行渐远,最后直到彻底关闭和父母交流的通道。
可见,科学正向的表达,尤为重要。
第三步,预料到孩子的问题,提前帮孩子解决。
比如,如果你担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会随便上厕所,乱动。那你就尝试着在孩子学习之前,把这些问题帮他解决了。问问他:“要不要上个厕所在写作业?”。这样孩子可能慢慢就养成了做作业比较专注,不再乱走动的现象。
最后,父母要有持久的耐心和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历程,从一个小娃娃到他真正能独立,需要二十多年的时间,如果你没有耐心,期待速成,那你一定会折伤自己,也伤了孩子。
教育孩子是非常非常需要耐心的,就像你教他喊妈妈一样,你不知道教了几千几万遍,他才学会了喊第一声妈,那么学习,也是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件事情,孩子从完全不会,到慢慢学会方法,到建立稳定的习惯,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你有“陪着孩子慢慢走”这个耐心之后,“我要一点点教会我的孩子”,你的教育情绪也会有很大的改变,从歇斯底里转向平静,再到从容享受亲子过程,你和孩子的人生就会很不同。
育子先育己,家长在教育好之前,一定要先调整好自己。心态平和,好好说话,才可能帮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