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豆
借用李欣频老师的一句话做为题目代表我是积极向上的……
可是,是吗?前几天生病住院了,住院的医生特意交代住院期间不让回家。可我心里犯嘀咕:家离的很近,又过了病情严重的时候,怎么就不可以回去了?最终妥协听医生的。
我带了2本书,其中一本是毛姆的《刀锋》漫长的一个礼拜消磨这本书时间是够了:
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为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
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美国青年飞行员—复原—复原的超级英雄—前方等待的漂亮未婚妻—可以赚大把大把钞票的工作,这样光明灿烂的未来是没入他法眼的,因为他要晃膀子。
他这个晃膀子要怎么个晃法呢,最直白的说法就是:想傻B一样的去吃苦(用词有点庸俗,介意者勿喷),去经历各种苦难,受其皮肉之苦,食不果腹。他的吃苦是高级的吃苦即意识的觉醒,追寻生命的意义,是带着脑子的吃苦,就是有意识的吃苦。
不是像那个驴拉磨似的(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一圈一圈的行走,累,累,累,苦,苦,苦 。最终是个苦力。
真诚,纯洁,崇尚精神生活似乎是现代人热捧的话题,在这本小说里拉里似乎就是这个话题,他具备了这些特色;
与故事中其它角色形成鲜明对比:依沙贝尔虚伪、自私、贪图物质享受,埃略特竭力巴结权贵,醉心社交活动,一心钻进上流社会 ;百万富翁亨利·马丘林贪婪、残忍、嗜钱如命。
在我们旁观者看来,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他们个性鲜明,读者中或许爱的人设不同,有人或许爱拉里,没准有人爱埃略特,在他的观念里他也积极向上啊。
人们是什么样是不打紧的,最好一条道走到黑,怕就怕在意识的觉醒。这就像是残暴着似乎开了善心的门,不能再一直残暴下去,还总反反复复的纠结是不是错了。
这就让人累了,你可以一直积极向上,也可以消沉低落,但是你外表开朗,内心消沉,这就让别人或者自己拧巴了。
《刀锋》中的主角拉里·达雷尔是以英国的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原型而写的,这就不得不说毛姆的厉害了,哲学是多么的高,大,尚 !
似乎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说人话就是烧脑。脑洞没开的,没有意识觉醒的人,似乎看哲学就是天书,字全认识,意思确吃不透。这样却能让神级的毛姆给哲学家一个重量级的身份,这也在另一方面反应了毛姆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来个大总结。
刀锋太锋利容易刺穿人的心,容易刺穿人的意识,看完之后要经历一个脑袋和心灵的大混沌,大爆炸时期。
你若心情如春天的风,初夏的阳光般明媚不妨翻阅几张,不要像我人已经出院了,看完了刀锋 心情要多住院疗养几天,压抑,满满的乌云;写出来才稍微舒缓点。
借用王小波的的一句话,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