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的课堂

今天参加区教研会,主题仍然是构建学的课堂。之前看的是苏州大学刘电芝教授的讲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教知识。今天的培训,感觉收货不是特别大,比原来的培训要稍逊一点,在回家的路上考虑原因,感觉今天所接收到的信息和理念是自己已经做的比较得心应手的了。这就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不是我的发展区,所以就很难有提升或收货的感觉。也就不难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参与的原因了。

学的课堂,似乎是课堂本该有的样子,就像“学校”之所以叫做学校,这是学习的地方,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变了样子,现在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还原课堂该有的面貌。之所以这样的变化,无非是教学压力所致,功利心所致。若每一位老师,每一位教务系统的领导,每一个孩子的家长,能够沉住气,理解、接纳孩子原有的样子,接受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方式,最好的结果,而不是攀比,那课堂才有可能成为学的课堂,学校才真的是“学校”。

    我都是中途接班,接班主任,接任课老师,有时候是毕业班接班,有时候是准毕业班接班。家长、领导、同事,甚至孩子自己,都希望从我这里立马看到效果,看到孩子的变化、提升,可我不是神,我所做的,只是引导,启发,激励,然后就是等待,然后再引导,启发,激励……不断循环。

学生为主体,是教育的本色,但相对教为主体是比较难操作的,而且需要面对的可能性更多,谁也不知道哪一个孩子会出现什么问题,会提出什么问题。所以,改变教学方式的前提是提升教师的能力,包括学科知识储备、学生认知规律、学习方式的把握等等。就像那句话说的:你要教约翰数学,你要了解多于约翰的数学知识;你要教约翰数学,你要了解数学知识和约翰;你要教约翰数学,你要了解数学,了解约翰和约翰合适的学习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