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青春是屡见不鲜的主题。从影视作品到日常闲聊。每个人或多或少会在某个时刻想起自己的校园生活。
刚毕业以小白的身份进入职场,活多钱少的时候不免抱怨,“还是在学校好,每天躺着生活费就每月按时打到卡里了”。
或者是人到中年,身材发福,情感被生活压力挤得所剩无几,不免感慨“还是年轻好,意气风发,想当年在学校……”。
老同学群里闲聊也总是避不开怀念校园生活的话题。大家会讨论自己最开心的时光到底是小学初高中,还是大学研究生。
我问过秀仔,他说他最充实的是高中,每天就是学习和刷题,成绩好是唯一的目标。不像在社会上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太多,永远是众口难调。
他怀念劲往一处使的感觉。
闺蜜二夕她说最怀念的是大学。虽然遗憾也在大学,但美好大于遗憾。大学的朋友那么多也那么真,不管毕业以后是否联系,至少当时都是真诚对待彼此的,走出校园再难有这样的友谊,圈子越来越小,圈子里的人由于各种关系也有所保留。
我的学生生涯也不是没有美好,只是每次想起学校就随之而来一种不自由的感觉,就像雾一样笼罩着那些美好的回忆。
有时候记忆就是这样,你可能会忘了具体什么人什么事,但当时的情绪会一直被记住。
这种不自由是多方面的,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遍地开花。
初中的时候我觉得不自由,因为我不能随意的掌控自己的零花钱,看到好吃的我总想一次吃个够。每天放学回来会路过一条小吃街,街边的麻辣烫,5毛钱一份的铁板面筋,我总幻想着掏出我的钱一拍,老板,来十碗面筋!但每次都被我妈以不健康的名义拽走。
高中我更叛逆了,早上7点就要到学校,这意味着我要6点起床。午休的时候我睡不着,到点要醒了我又困意来袭了,每次都得跑着去学校。这一切对于爱睡觉的我简直是折磨。
我又在想为什么不能一次睡个够,睡觉都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睡到自然醒。有时候和同学闹矛盾了,我就很不想去学校,为什么不能随意换个学校呢?
到了大学和读研期间,我经济独立的意识更深了。不像很多人结婚生子了还啃老,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是父母的钱,不是我的,花多了我愧疚,花少了委屈。
在大三考研前基本每个寒暑假都在兼职,自己赚的零花钱花起来别提多得劲了。我享受这种自己赚钱自己花的感觉,读研的奖学金多了,发论文、专利学校和老师都有补贴,生活费几乎不需要伸手向家里要。但是,上学时候的赚钱始终小打小闹,维持个吃吃喝喝没有问题,有结余就很难了。这就让自己想做什么大一点投资的时候总是囊中羞涩。
有句话说的对,没去过天堂,地狱也是好的。我在读书的时候成绩一直不错,老师同学也都是一派和睦。虽然我总是有着奇奇怪怪叛逆的想法,但总归只是想法,大家都一样。有时候看到家里不幸或者因为成绩不理想烦恼的同学,我还觉得自己挺幸运,就这么过呗。
可是这一切在工作之后都不一样了,卧槽,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
生活原来真的可以这样!
工作的第一份工作要求早上8点打卡,一周还要强制三天加班到晚上八点半,哪怕是你坐在哪里刷手机也必须得坐到下班点。
这可太幼稚了,就像得不到一个人的心,就要得到他的人一样可笑。
受不了,果断换了一个不打卡不限制上班时间,也不要求加班的公司,甚至一到晚上7点半,整个大厦会统一熄灯,想干活都干不了......
虽然现在也没什么同事领导让我不爽,但哪天真出现了,大不了就走人呗。
这些在上学期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换学校那牵扯的可太多了。我终于可以睡到8点自然醒,不被任何人打扰。
我也可以在换季买衣服的时候,同一功能的衣服买多件,再也不用被逼着多选一。
我可以打卡网红店也可以吃泡面,吃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花样理财,赚了高兴,赔了我也认。
我可以选择在周末宅在家里,出去晃荡,认真做点事,或者发呆,给朋友打个电话,给花浇点水,再也不用周末单休,另一天还要去上各种辅导班!
我觉得属于我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工作了之后我经常做类似的噩梦,尤其是白天提到校园或者学生生涯一类的事。
梦到进了考场发现自己没复习,一道题也不会,或者是忘带笔了。再或者是要去上什么重要的课自己迟到了,很担心被老师批评,一路狂奔。还有的是发现自己毕不了业了要复读,但是想想自己二十大几的人,比同学都大怎么相处。
梦里总是很急很焦虑,梦到最焦灼的时候会吓醒,意识慢慢清醒。
哦,我躺着自己的房子里,我在北京,我工作了,我再也不用考试了,吁,放心了。
也许今天写完这篇又会做这样的梦,也许就此放下了,都不可知。
但不管怎样,现在的我是个自由人了,去tmd校园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