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科普文的惯例
节日,应该先说来历
然后是演变,风俗,传说,诗词
偏不!
我就要先说汤圆和元宵
所以你在超市冰柜里看到的
都是汤圆
每次看一圈都刷新我的三观
国人吃货的创新能力全在小小的汤圆里
外皮的颜色就已经够任性了
里面的馅儿更是鬼斧神工
梅菜扣肉,巧克力,韭菜鸡蛋,酸奶
樱花,芥末,腊肉大葱
相比之下各种水果汤圆已算常规
但是今年我居然发现了
榴莲汤圆
有没有人管了!
让不让人过节了!
说完吃的可以安心科普了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和灯节。旧历中正月又称为元月,而古时候晚上也被称为宵,故而有了元宵的说法。
话说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吕氏谋反,后被老臣周勃平定,取胜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汉文帝激动万分,宣布这一日为元宵节,到处张灯结彩,帝王也会出宫与民同乐,我就在琢磨,搞个纪念日很正常,但是为啥要等到晚上才嗨呢?估计皇帝在宫中也是无趣,正好找打着与民同乐的旗号出去耍,白天又要上朝(班),只能等着退(下)朝(班)后再出去疯把。汉武帝的时候更是把官方认定的最牛的神:太一神的祭祀定在了元宵节这一天,可见这个节日分量有多重,两千年后你们居然在这一天吃榴莲馅的汤圆!
其后的隋唐宋进一步把这个节日推向高潮,《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丧心病狂啊!这些外国人从大年初一就来混吃混喝,一直到正月十五还赖着看晚会,都不用回去上班的吗?!
汉朝的时候并没有元宵节的称法,到了隋朝一般称为元夕或者元夜,唐代的时候受道教的影响,又称为上元节(道家三元: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分别配三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唐末的时候开始有元宵节的叫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又称为灯夕,到了清朝叫做灯节,现在大约我们只知道元宵节了,而且多半都只知道元宵是一种食物......
除了吃元宵汤圆,今人对元宵节最熟悉大概就是花灯了。元宵节赏灯的习俗源自什么说法很多,因为这一天是道家的上元,天官赐福,所以要点灯引福,而后佛教传入中土,燃灯又是礼佛的表现,所以又有了佛教的身影。这就是华夏的神奇之处,世界上别地方但凡有不同宗教混在一地,就是各种撕逼直至战争,唯有咱们这里,本土的道教和各种外来的教派和睦相处,彼此融合借鉴,不但没有明显的勾心斗角,甚至还在纪念日,传说等上面还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让人叹为观止,这片土地真是神奇的乐园。其实对于百姓而言,夜生活很不发达的年代,能有这样铁树银花的美好节日,什么来历不重要,开心就好。
作为历史上牛逼存在的大唐,有着空前强盛的国力,元宵节的热闹和炫酷自然是那个时代,这颗星球上最大的盛典,可惜没有直播,不然那些还在半原始生态的洋人绝对会玩命想移民,弄个长安户口,哪怕是郊区。
而后的宋朝,花灯被玩出了新高度,除了传统的唯美造型,还出现了各种其他元素,甚至恐怖题材,为首的居然是国家和地方的暴力机关,监狱,刑罚机构等等会制作各种主题灯具,画册进行法制宣传,甚至还搞起刑具展览......可以说宋朝人彻彻底底把元宵节过成了狂欢节,同时作为历史上最有文化气息的朝代,猜灯谜这种挑战智力的活动也应运而生,而且和现在一样,猜中了给小纪念品,祖宗们都很会玩的。另外作为食品的元宵,最早也是出现在宋朝,被称为浮元子。
到了元朝,这帮粗糙的蒙古鞑子是决然看不上赏灯猜谜这种风雅之事的,他们认为工作就是最好的休息,全年也只有16天法定假日,令人发指,元宵节就此断档了。
大明王朝又恢复了汉人的统治,随之一起恢复的还有元宵节,而且花灯的摆放时间达到了历史最长的十天!到了清朝,满人也是不屑这种汉人传统节日的,官方也不再举办大型灯会,但相比蒙古鞑子高明的地方在于,官方并不限制民间的自嗨,于是老百姓自己点灯自娱自乐,而且还加入了耍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各种活动。
其实元宵节也可以算是中国的情人节,说到这里你千万别说七夕,那原本只是一个女孩祈祷自己心灵手巧的节日,只不过后来靠上了牛郎织女这对CP才有了今日的一说。古时候妹纸们都藏在深闺大院中,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带个丫鬟光天化日满大街溜达,元宵节是她们难得可以拥有的夜生活,家长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这一天,青年男女在天上银河,地上灯火的浪漫氛围下一见倾心的故事大把大把的。
吃汤圆还是吃元宵并无大碍,汤圆的馅儿再黑暗也无妨,咱们只要不忘却这跨越千年的美丽传承就好,文化这个东西,不一定就是那些诗词歌赋,千年巨作,也在市井,在百姓,在点滴之间。少有人家自己包汤圆,滚元宵了,就如同历史上这些如繁星一般的美好传说一般渐渐沉寂,遗忘,愿你能读完这篇,有空了再给孩子说说,让他们,也让我们除了知道万圣节,圣诞节,也知道咱们自己有着一个个更加美丽和久远的佳节。
点一盏花灯
穿越千年的时光
遇见一个个巍峨王朝
铁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听他们唱吟美好的年景
轻声告诉他们
不曾忘却
盛世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