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和金融领域的应用方面规划方向是:票据;小微企业信用认证;数据交易和数据资产流通;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货运物流。在麦肯锡2016年中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白皮书》中则增加了证券发行与交易。
麦肯锡认为,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的流程手续繁杂且效率低下,区块链技术使得金融交易市场的参与者享用平等的数据来源,让交易流程更加公开、透明、有效率。Chain与Nasdaq已经推出私募股权市场交易平台。 而与此相似,CCIDConsulting金融区块链的应用并未提到企业征信及反欺诈,而据亿欧了解,当前征信业,尤其是互联网征信普遍正在积极探索区块链的研发和落地,它能够为征信环节带来更高效和便捷的体验。
1)数字货币。虽然数字货币的研究仍处于初期,但CCIDConsulting指出,它的到来已经势不可挡,区块链有望在数字货币领域担当重要技术保障。2013年12月,央行等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将比特币定义为“虚拟商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但目前,中国央行正积极筹备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并招聘专职人员对数字货币展开研究。 数字货币设计的关键在于消除单点故障、保障账本数据安全。区块链技术综合已有技术,通过分布式记账、存储有效消除网络单点故障,并通过共识机制保障账本数据一致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目前,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典型数字货币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和瑞波币。
2)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智能合约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程序,其内定义了合约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可保障智能合约的执行,可以为智能合约提供运行的平台。目前,典型的智能合约平台为以太坊。 然而,CCIDConsulting指出,智能合约的发展也面临重重问题:①目前的数字资产化程度不足,智能合约的应用依赖于资产数字化,资产数字化后才可通过编程的方式完成资产流动。②智能合约自身的实施方案仍不成熟,其安全性仍有待商榷。
3)跨境支付。这是当前被行业普遍认为区块链最能发挥价值的应用领域,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跨境支付的多个痛点:需要经过开户行、央行、境外银行、代理行、清算行等机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因此速度慢、效率低。
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指出,“区块链+支付”的应用场景,在跨境支付领域尤为明显,除了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及效率;同时,也为以前不符实际的“小额跨境支付”开辟了广阔空间。 然而,京东金融战略研究部支付研究专家魏敏向亿欧表示,跨境支付的难点或许并非在于技术本身,它能否实现大规模增长,政策因素更多一些。
4)供应链金融。CCIDConsulting指出,在供应链金融链条中,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的整合至关重要。但目前各企业维护自己的数据信息,信息孤岛增大了信息整合的难度。 而区块链技术将每个交易方变成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企业的各项资产、产品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中体现,任一节点间的交易都会被全网认定,物流信息也可通过产品地理位置信息的改变在网络中体现。同时,区块链保证交易信息不可篡改。 据麦肯锡测算,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用,能帮助银行的运营成本一年缩减约135-150亿美元、风险成本缩减11-16亿美元;买卖双方企业一年预计能降低资金成本约11-13亿美元及运营成本16-21亿美元。
5)大数据交易。CCIDConsulting指出,自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全国陆续出现了15个区域性大数据交易中心。截至2016年9月1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交易额累积突破1亿元,交易框架协议接近3亿元。未来3-5年,大数据交易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但数据交易双方的责任认定困难。数据具有很强的伪造性和可更改特性。而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可明确问题责任方,溯源、加密特性可保护数据拥有方的权利。 2016年11月,京东云旗下的京东万象数据服务商城宣布将使用区块链技术用于大数据交易,实现数据的确权、溯源。这是首个明确公开表示应用区块链技术保障大数据交易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