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刚研究生毕业的小杨背着大包,拖着行李箱,“我走了。”
“唉,你性子真跟你妈一样固执。去吧,扶贫去吧,人民的好公仆。”老杨戴着老花镜,默默叹了一口气。
刚到旗河村时,小杨便遭遇了困难。村民不欢迎他,对他提的意见和建议爱答不理,语言也不通。村里第一贫困大户老丐叔不以为然的说:“小伙子,之前来的哪任书记不都是做做样子,后来就屁颠颠的走了。也只有黄书记一个人为咱村着想,为咱建了太阳能路灯,搞上了橘子的产量。你也赶紧走吧。”
“老丐,怎么说话呢?”胡村长有点生气,转头对小杨陪笑道:“见谅见谅。他这人脾气就这样,别在意。”
小杨明白,现在跟他们讲道理是不行的。于是他就在村里驻扎了下来,借住在胡村长家里。每天都坚持走村串户了解情况,但村民并不买账。
“跟你说了你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吗?一个小娃娃能行?”
小杨找到村里的老支书请教,老支书语重心长:“杨书记,你刚来,老百姓不愿与你深聊,你也要理解他们。农村其实就是个熟人社会,老百姓们跟你熟了,自然就接纳你了。”
小杨刚到村里工作,也曾想过放弃,日记中他写道:“大家见我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都带着疑惑和期待。。。内心不禁觉得压力非常大。但是曾经我的母亲跟我说:他们的内心都是一盏灯,只要努力,灯都会亮起来的。我也希望能继承我母亲的遗愿。加油!”面对陌生的村民,他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经过两个月的摸底,他基本掌握了全村概况。驻村一年,他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
驻村第5个月,他在日记里兴奋地写道:“我发现我可以和贫困户完整地用方言交流了。老丐叔的态度也稍微温和了一点。”
村民种了很多砂糖橘,但还是穷。“我们种植技术不行,又没销路,挣不到钱。”村民们说。小杨专门回家问老杨要了母亲留下的资料和书籍,潜心研究。他又花很多时间联系到一家公司,帮村民建起标准化果园,造大棚。村民以土地入股,公司负责传授技术。村民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老丐叔微微笑着,拍了拍小杨的肩膀:“小杨啊,你有点像我们走了的黄书记了。”
灯火,亮了一点。小杨欣慰的笑了。
水果怎么卖出去,又让村民伤脑筋。村屯路不好,来收果的都是本地小摊小贩,一天也拉不走几车。小杨争取资金修好道路,联系些外省大果商来收购。他还帮着建立电商服务站,为贫困户销果创收。
灯火,又亮了一点。
小杨闲时听老丐叔他们唠嗑,说当年的黄书记怎样建造太阳能路灯,可惜的是因为山洪年纪轻轻就走了。“唉,黄书记啊,走的太早了。”
小杨默默地掉下了眼泪,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小杨在日记里这样写。
第一年,砂糖橘的产量销量大幅度上升,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从前的第一贫困大户老丐叔准备盖新房了。大家都喜气洋洋。地里的砂糖橘橙里透着红,个个结实,果大,酸甜可口,像一盏盏橙色的小灯笼,连成一片,耀耀地透出火光来。
那片灯火,快亮了。
第二年,一半的村民都准备盖新房了。胡村长和老支书喜得热泪盈眶。老丐叔和一些村民的红砖头房子,映照着地里的橘子,熠熠生辉。“小杨,来吃橘子啊!”老丐叔的脸上堆满了喜气。“叔,等等,忙完这个,马上来!”小杨骑着自行车,飞奔而去。“嘿,老丐,你有没有发现,小杨长得有点像黄书记。”几位老村民呵呵大笑,望着红砖头房子和地里结实的橘子,沁出了眼泪。“黄书记在天有灵,一定会很高兴的。”
第三年,全村都脱贫了。一栋栋红艳艳的房子,一棵棵茂盛的果树,一群群脸上溢满喜气的村民,一位欣慰地笑着的壮年人。
灯火,都亮了。
这天是旗河砂糖橘批发店的剪彩仪式。老丐叔举着酒杯,高兴的说:“我们从一个贫困村,到一个富裕村,一定要谢谢我们的杨书记。来!小杨!干一杯!”小杨穿着西服,打着红领带,举着酒杯,一口干了下去。“好!”村民们喝彩起来。
鞭炮响了,路灯亮起来了。
“旗河村砂糖橘批发店”,九个红色字,很大,很耀眼,像小杨的笑容,像村民们的笑容,像黄书记的笑容,像村里的红砖房子,像那一个个饱满结实的砂糖橘,像一片灯火,熠熠生辉。
天晚了,人渐渐地都散了。面对着老丐叔的笑容,醉醺醺的小杨却流下了眼泪。
他哽咽着说:
“叔,其实,黄书记是我妈。”
灯火,千千万万。
那片灯火,依旧璀璨。
大家笑着,往灯火的方向,一齐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