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讲:
本书讲如何教育子女,东方文化讲规矩,西方讲爱。东西方教育相融合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有三点:
一:要给孩子及时具体的表扬。
二:随时去感受孩子的感受。
三:要全情投入的和孩子在一起。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并执行?
教育孩子适度的体罚是有必要的,让孩子对所立规矩要有敬畏感,这样才有利于他长大后的生活。中国人的唱红脸白脸是不对的,规矩所有人都要遵守,规矩要有仪式感,就像古人执行家法一定会有一个器具,立规矩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约定,订好规矩之后就不要轻易更改并要遵守执行。后续可以继续完善和增加规矩。
本书总结:
爱和规矩相结合才能培养孩子的高情商,未来社会生存法则第一条就是高情商,所以,投资孩子的高智商不如投资孩子高情商,从小让孩子建立高情商,懂得爱与被爱,从而成为一个值得家长骄傲和自豪的人。
色都书语
中国的家庭教育真的让人汗颜,直到现在很多封建思想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仍处于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愚蠢思维模式里,爷爷奶奶则又是相反,溺爱到不行。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老人都非常的闲暇,以至于一个家庭四位老人轮番宠爱一个孩子,降生到这样家庭的孩子可真的是太惨了,一边不听话了棍棒伺候,一边爷爷奶奶心疼的不得了,又强加阻拦,导致家长们意见不统一,孩子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下次犯错会更加理直气壮。
教育孩子是个非常大的话题,我个人以前比较崇尚西方教育理念,认为只是做到全情投入好好爱孩子,孩子犯了错耐心引导就好,可是事实证明我是错的,没有规矩约束,孩子会变的越来越调皮,天不怕地不怕,油盐不进。于是,我开始有了惩罚,但都是脾气上来直接上手,结果孩子暂时听话了,可心里却更加逆反。
更严重的,我发现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又过于严格,孩子犯了小小错误就家法伺候,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确实听话的不得了,如果在外面玩,家长让几点回家,孩子不敢耽误一分一秒,时间一到,闹铃一响,赶紧一溜烟跑回家报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胆小怕事,规规矩矩,方是方,圆是圆,头脑思维特别固化,而且脾气暴躁,很容易惹是生非,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打骂,被管制,内心已经压抑到极限,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他们内心的敏感区域,瞬间火山爆发,严重的直接影响社会治安,甚至会触犯法律。
另外一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却相反,是极度的宠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虽然从小比较自由很少有约束,脑袋灵光,但往往自理能力极差,心理脆弱,无承受能力,一点点的挫折打击就容易会变得沉默寡言,严重者还会患上自闭症,从此不再开口讲话,甚至终生不婚,抑郁自杀。这样的教育实在太令人唏嘘。
这本《规矩与爱》讲的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应该是东方的规矩和西方的爱两者有效结合。对于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一定要定家规,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家规孩子大人都要遵守,并且要准备专门的器具作为戒尺,让孩子能对规矩有一个敬畏之心。另外爱孩子的方式也很重要,和孩子在一起一定要全情投入,因为你的不走心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再者一定要有同理心,能够及时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孩子犯错误要学会倾听,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股脑的批评。
书中讲到一个故事,陶行知在做校长的时候,有个同学因为打架被叫到校长办公室。等陶行知来到办公室后发现这个孩子早就到了,陶行知当即从口袋中拿出一颗糖奖励给那个孩子,那孩子特别诧异,心想自己犯错误了,校长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奖励糖果给自己,随后听到校长说道:“你没有迟到反而早到,非常有时间观念所以值得表扬!”孩子听到这番话立马放松了许多,委屈的对校长说:“我要是不出手另外一名同学会被打死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欺负弱小,所以才动手打人的!”校长听完后又在口袋摸了一颗糖奖励给这孩子,并说:“孩子,你非常棒,懂得保护弱小,有爱心,值得表扬,再奖励你一颗糖果,不过做的对的地方值得表扬,但不对的地方还是要批评的,你打架违反了学校规定,这点确实做的不对!”孩子听完后,赶紧连连点头,承认错误,并保证自己以后绝对不会再打架,不会再触犯学校的任何规定。听孩子讲完,陶行知又奖励给他一颗糖,说:“这第三颗糖是表扬你敢于主动承认错误,糖我只有三颗,我们的谈话也到此结束!”孩子听完后开心的离开了校长办公室,从此再也没有触犯学校的任何规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孩子,爱和规矩一个都不能少,只有把这两点融合后恰当使用,就会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更能加深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情感。
通过本书的分享学习,希望家长们能够审视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让我们一起将规矩与爱有效的相结合,这样才是最完美教育孩子的方式,未来社会更需要孩子的高情商而非只是高智商,高情商可以让孩子懂得爱与被爱生活更加幸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孩子们的情商,所以如果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恰当赶紧改正,不然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引导期就遗憾终生了!
关于孩子教育方面,有什么话题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