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早起!被窝好温暖,再多睡一会儿好了。不行,说好了早起看书的,不准偷懒。就多睡一会儿,10分钟就起来。。。不行,10分钟一睡就睡过了。不要,我再眯一会儿。。。
我要减肥!好呀好呀!今天中午没睡,下午好困,去买杯咖啡好了。不行不行,说好的减肥呢,咖啡热量这么高。不要嘛,下午不喝咖啡太困了,啥子事情都做不了了。不行,要关注嘴巴!不要,我就喝一次,之后不喝了!咱们说到要做到,不能找借口、不能找理由!好吧。。。。。。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感觉特别熟悉?是不是我们经常遇到。当我们在纠结、犹豫的时候,内心里总会有两个声音在争执:一个想往东、一个想往西,也许今天感性的声音B战胜了理性的声音A,也许明天声音B又不得不向声音A屈服。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脑海里发生,但是,你注意过这些声音么?你认真倾听过这些声音么?
这两种声音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内在父母的觉醒》这本书是如何说的
你的内部对话必定是发生在两种观点之间,如果你心中只有一种声音,就不会有其他声音跟他交谈,或作出回应。
这两种声音被称为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他们的性格和特征存在着惊人的差异。
内部对话是这两种不同声音之间的对话,你内心的这两种观点也代表了理性意志(思维)与感性心灵(感觉)之间的互动。
——《内在父母的觉醒》p14-15
理性意志(思维)就是声音A ,也就是我们的内在父母,感性心灵(感觉)就是声音B,也就是我们的内在小孩。让我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父母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呢?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暖的包容、无限的纵容,还是严格的管理?
内在的小孩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着鲜明的个性,喜欢寻求当下及时的需要、倡导的活动,及时的冲动。比如我饿了就想去吃东西,我困了就想去睡觉,想玩玩具了就想立刻买来等等。
而理性的父母总会让我们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禁止我们做很多事情,比如吃冰淇淋、吃甜食、打游戏等等。我们现在感受到这样做不好,但小时候父母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作为内在的父母,潜意识里会像我们的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一样对待我们的内在小孩。
因此,我们需要关照我们的内在小孩,真正倾听内在小孩的声音。
我们该如何做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拿几张纸准备把它们写下来。花几分钟放松,你的身体在纸的左边一栏写下内心中一方说了什么。在右边一栏写下另一方说了什么,如实写下你听见的任何对话。不要在意哪个声音说了什么,只要写下来就好。等写了两页纸后,回头再分析一下,哪个声音来自内在父母,哪个声音来自内在小孩。
看上去这么简单,是的,看似简单却不简单,我们需要不加评价的真正倾听内在小孩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