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孩子妈妈给我开门的画面,到现在依然深深的印在脑海中。记得她带着淡粉色的一次性口罩,粗糙的手捂着右半边脸,脸色灰暗,眼睛却很亮,一边说着“辛苦了,田老师”,一边把我让进门。
这是一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得家访,却让我看到一个不幸的家庭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
通过交流得知,孩子爸妈以前做装修工作,有一儿一女,儿子上初中,女儿才刚上幼儿园,借用了亲戚的房子,才把孩子送进我们学校,日子也算幸福美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前妈妈查出癌症,癌长在脸上,动手术后情况一直不是很好,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去济南复查、治疗,而且脸上还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暗红色的疤痕。她一直捂着脸,说是怕吓到我,反复劝说下才放下了手,但始终不肯摘下口罩。自己受命运之苦,却还在担心我会害怕,那一刻,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提起儿子,她反复说着“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不好好学,该打就打”,说到底她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好好学习,以后能考上个不错的大学,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不用像他们一样只能到处打工,孩子顾不上,身体也顾不上。听她说起对孩子的期望的时候,眼泪不争气的在眼眶里打转,那一刻我想到她受了那么多苦,可能哪一天就会忽然离开自己尚未成年的儿子和年幼的女儿,她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哪怕自己看不到。那一天,我平生第一次对着家长撒了谎,我没有拿出我平时收集的他的不合格作业,没有拿出他因为违反课堂纪律给我签的保证书,我没有告诉她她的儿子成绩多不好、基础有多差,我只告诉她孩子对老师很有礼貌,对同学很友好,对班级的事很热心,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我没有告诉她她的儿子经常完不成作业,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补完,我只告诉她孩子很听老师的话,能在老师监督下写好作业,不用批评就很听话,更不用着打,当然我们也不会打任何一个孩子。
面对一个身患癌症对孩子又满怀期望的妈妈,面对一个见到老师家访心中忐忑、一直低着头的孩子,我实在说不出一句孩子不好的话,我只能把孩子在学校里最好的那一面告诉她,我当时想着她如此不幸,如果可能,那就让她的儿子成为她至暗生命旅程的一束光吧。也许这不符合我们家访的初衷,甚至也不符合要把学生的在校的实际情况告知家长的要求,但是我一直觉得我当时就应该那么做。那天我们聊了很久,聊到孩子慢慢抬起头,聊到家长慢慢展露笑颜,聊到孩子小时候的调皮,聊到对孩子未来的期许......
那一天,我第一次感觉到:哪怕是班里成绩最差孩子,哪怕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他也一定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也一定是父母心中的宝,他也一定是父母、甚至一个家庭的希望。而我们做老师的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也应该更多的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与他们更多的机会与关怀。那一刻,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
家访后,孩子渐渐有了变化,以往经常趴在桌上的他会把腰板挺得直直的,坐得板板正正的。我也更关注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他基础差,课堂上就把简单的问题抛给他;他很热心,我就经常让他下课后帮我把作业抱到办公室,并趁机跟他聊一聊;当他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当他能响亮回答出问题的时候,我会抓住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好好地表扬他,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当他的作业出现问题时,我会及时找到他,并利用课间时间给他讲解。慢慢的,他习惯变好了,成绩也有了起色,他在努力的朝着他和妈妈的梦想前进。
泰戈尔在《用生命影响生命》中这样说“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保持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这次家访给我的最深的触动恰恰就如泰戈尔所言。后来想想,其实我们做老师的不就是要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成为孩子、家长心中的一道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