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以鲜为美
不是资深吃货,但百胖吃为首,这个嫌疑是逃不掉的,索性放肆下,分享下一路吃吃吃的人生。李叔同写下"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诗句,堪叹堪赞,禅意十足。而他自己也真正视名利如浮云,飘然出家,素食于锦年,我辈乃凡人,没有富贵之命,没有大道至简之悟,仅存出世的心,所以还是一粥一饭,粗茶淡饭,平平淡淡地安然于食之鲜吧。
看好多大厨,私房菜主,都对食材颇讲究,要去早市选,植物最好晨露均沾的;果实带枝带叶,未去枝上鲜的;海鲜蠢蠢欲动,满地找牙的;不惜空运,水藏,储存,只讲鲜活水嫩,方为上。选料也甄别,八角大料(广东广西的),丁香陈皮,辣椒花椒以四川为最,嗜辣以云贵川为盛,不是说"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么,不多赘述,多说底子薄,易露馅。还讲究火候:大火,中火,微火,文火,火之阶细,真是让人迷,煎炒蒸煮炖,铁板烧,锡纸包,这是后话,前提是食物得鲜。又忆起一文,某人在禅院中,吃罢鲜菌面,汤味香绝,感觉不是一般素色,逼问方丈,无奈言,夲是鸡汤和的面。吃货的水挺深,你懂得。
"好餐馆在哪里,掌握信息的本地人都知道,而拙劣的餐馆保留下来,成为餐饮业的柠檬。″一路之隔,一墙之外,夲地名吃,寻之不易。老城的百年老汤,大铁锅支着,汤咕咕地沸着,冒着热气,大骨头熬着,这是添多少料都出不来的香,气氛氤氲,其味撩人。资深喝汤人蒙蒙晨光,依稀夜色已出发,行色匆匆,寂寂寥寥,只为赶早起的第一碗,鲜呐!撇去汤中油沫,盛上一碗,清澈的汤底,红嫩的肉片,配上白白的蒜泥,红红的辣椒油,葱白,香菜,配色之绝,汤之诱惑,有细细的手烙饼丝,或锅盔大饼,啧啧!(半晌写文,我都饿了) 或坐于高桌木凳上,或伏于矮板小凳上,或蹲一旁,滋滋溜溜,吃相不雅,香者自知,热味入肠。最好即时喝尝,若提锅端汤回家,汤泄了,如花之凋谢,美人迟暮又卸妆,不忍直视,不甘其味,百口莫辩的。
还是回归乡音乡味乡鲜吧。乡愁最唤起的是胃感,舌蕾,亲人,乡亲。是妈妈用新麦磨的面,擀出的劲道和爱意;是新禾秋稻脱壳后的那一碗米香;是城里洛阳菜贵,乡里畦上的一把青翠菜色;是夜雨剪春韭,那细嫩挺拔又倔强的第一刀;是拔出青笋带出泥的力气之美;是沐浴晨光,新鲜欲滴的西瓜贴地气的清凉;是穿过青纱帐般的丛林,摘下的苞谷绿黄;是悄入邻家,上房摘苹果的青涩匆忙;是炎炎夏日,挑杆快捋的槐花模样;是新收的大豆,颗颗饱满,望眼欲穿,急盼我尝;是藤下的南瓜,丝瓜,葫芦,悠悠晃晃,过之触鬓旁;是西红柿挂果,青茄偶得,带着茎蔓,博人眼球,盼宠幸,怕主人视而不见,不淡定的猴急,伸枝探头展望。
都是鲜味惹的祸。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先,为美。若是你胃口大开,身形壮硕,莫怪我。此文不是广告,所言之食,无代言,谁甘愿以身试之,以味品之,我也沒能自律,无暇自给,管不了旁人。且慢行,无言独上西楼,浅尝辄止,仅以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