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檀
以前大家用信件交流的时候,总会在第一句上写道:见字如面。
想想这四个字虽然短,然而里头却是包含着一种深切的期盼,浓浓的情感。就像这一封信,即使里面只是写一些简单的问候、日常的行程,却总是有一种暖的感觉。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在那样信息交通极其落后的年代,薄薄的几页纸,承载的是千斤万斤重的情感。
所以当知道有这样一个节目时,简直是惊喜得很,看了几期,也颇有些感悟。
现在的大环境如何,大家都是深有体会的。快节奏、嘈杂、喧嚣,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或许感受不到,但是经历过上个世纪的人都能明白,那样悠长的岁月、悠然的时光,当真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看看近几年的综艺节目,这个时代的人的意识里面,仿佛真的是娱乐至上。也许是这几年井喷式的娱乐节目实在是教大家腻烦了,所以当出来这样一宗深沉安静的文化节目时,当真是教大家眼前一亮。
就如同这个节目的logo,颜色是深深沉淀下来的,而不是浮躁喧哗的,瞧上去就让人感觉很舒服,仿佛是有一只白鸟,自由地飞跃过绵延万里的土地。它是真实的,安静的。
打开节目的时候就已经远远超越了我的预期。
节目组选材视野十分之宏大,并没有简简单单停留在人伦亲情方面,反而是将主题扩大至知己、求职、谏言、求情等一系列想不到的材料。对于平日下不喜欢读书的人,若是看了这个节目,当真是增长知识的。
节目并没有只是简简单单地停留在短短一封信件上,而是从这封信出发,追觅信件发生的事件,为大家讲述那些传奇岁月的过往风华。读信的人有张国立、何冰、归亚蕾等老戏骨,亦有林更新等年轻的面孔,不同的年纪读不一样的信,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印象最深的倒是那封黄永玉与曹禺互通的信件。这封信原是读过的,当时便很有感悟,后来听了节目中张国立和王耀庆所读的,一时间倒是感慨万分。果然语言倒是神奇的,在纸上会生出奇异的色彩,而在口中咀嚼之时,倒是另一番滋味,唯经历方能明白。
对于一个声控而言,看这个节目到更是享受的。那些话剧出身的老师们台词功底当真是好,言语中都是充盈的情绪,每个字都有他该有的情感。静静聆听着信件,仿佛是那些遥远的人从历史中走出来,将他的故事细细讲给你听,娓娓道来,何不快哉!
这个节目在网络上已是广受好评的。从日常大家看的节目来看,总有人说国人的品味低下,如此看来只是一派胡言。拿现下电视上的节目而言,有些抄袭的乱来的节目,即使收视率高得很,然而口碑往往是两极分化,就如同如今的电影叫座不叫好是一个道理。这倒是真不能责怪我们的观众了,更大的责任是那些拿观众当傻子哄的影视人,如果他们不能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只一昧的图钱图利,他们不仅会被这个行业唾弃,同时还会一步步拖累这个行业。
当然了,这个节目也有一定的缺陷,譬如主持词过渡生硬、嘉宾讲解空洞尴尬等。但是瑕不掩瑜,在这个时代,这个节目为我们带来的惊喜,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文化节目,若是把握得当,对于我们的文化格局的发展,也许是一个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