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细雨和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江南烟雨,青石板路,小桥流水,那是我十几年来的执念。

外出写生的那十几天里,我们暂居于写生基地。基地地处江苏苏州甪直古镇中心,镇上的建筑物皆为白墙黛瓦,历经一代二代的装修维护,沧海桑田,恍惚间已逝千年。潺潺河水流淌在列列古建筑之间,游龙似的守护着这座古镇。

白天进行水彩写生,取景时我们便一遍遍的四处逛。镇子不算大,我独自走了许多遍,逛起来仍觉兴致盎然。这边的空气质量比城市里好很多,特别是站在小桥上风拂面而来的那种感觉。味道很清新,能让人心里瞬间敞亮起来。

这边的雨有灵性似的,时而暴雨倾盆,时而细雨霏霏。我们住在这边只遇到了蒙蒙小雨,下起来温润极了。

记得那日我也是一个人走在街上,行人很少,古色古香的建筑沉默的接受雨的洗礼。岁岁年年,物是人非的落寞以及与历史对话的敬畏,那种静谧感与诡异的兴奋包围着我,就像是回到了很多年以前,还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逸,风静静吹着,日子一天天过的缓慢而幽长。

我坐在长廊上,细细的倾听雨落下的声音,很轻柔,却很有力量。四周围绕着各式各样的古风建筑,微风,细雨,皆让我产生了穿越到了古代的错觉。我迟迟不愿醒来,兀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停滞不前,我的心灵也在瞬间得到了升华。

图片发自简书App
雨能荡涤一切,尘埃或者糟糕的心情。此刻的我,只是单纯的我,简简单单的我。我的眼里也只剩下三样东西:古镇,细雨和我。

江南文化园是我最喜欢的地方。长长的回廊连着亭子架在河上,风四通八达,空气清爽,环境怡人,实为散心的好去处。艺术馆博物馆为其增添了不少文化点缀,戏台广场舞舞台的存在促进了古现代消遣方式的结合与交流。

我也是在那边认识了我师傅。师傅六十岁左右,每晚都在最大的亭子里用很大的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字。行人每每驻足围观,对他老人家的字体是赞不绝口。

那是我第二次去那边,师傅正在写苏轼的《水调歌头》,有句话里面落了一个字。我跟他委婉的说了一下,他便把毛笔递给我让我来试试,我掂了掂,发现这支笔足有几斤重。幸运的是我写的还不错,许多行人同样驻足围观,还问我是否练过字,是否会写毛笔字。其实答案都是否定的,我没练过,只是单纯喜欢好看的字,也喜欢写字罢了。那个时候我才觉得,得到别人的赏识是真的很欣慰。那天师傅在亭子里比平时多待了一个小时,而我整整写了一个小时。师傅很热情,一边夸我一边指导我。回到基地时,我的胳膊已经酸的抬不起来了。但心里的那份喜悦却久久难以平静,想要蹦出来似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每晚都会在古镇逛,乐此不疲。而且,十分享受一个人走走停停的感觉。我爱古镇,爱古色古香的建筑,爱这份围绕着“神州水乡第一镇”的浓重又神秘的美感。

尝遍了小吃街上地道的特产小吃,走遍了每一条古镇里的大街小巷,我开始有一种与古镇紧密相连心心相通的感觉。我舍不得离开却也知道走是一种必然。我们在这边不过是短暂的停留,十几天的相处已是人生中难能可贵的际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手机里还躺着古镇的好多照片,动态的,静态的,全景的,局部的,那清新的空气,迷蒙的细雨,坚固的石桥……每每回味,亲切感经久不息。

或许未来的某天我会再回到古镇,听一听雨声,吹一吹微风,穿着汉服重新走过每一条大街小巷。故地重游,旧忆重拾,相信那会是一场无比美妙的体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去年6月,学完教练技术一二阶段后,处在兴奋期的我一直想把反六大儿子也拉进课堂,于是就不停的向他当面说教,课堂如何如...
    胡广德阅读 266评论 0 1
  • 逃离临海,前往宁波,在2018即将结束日子,见到2018的第一场雪。 动车上,站票,一个小时的车程,就盯着窗外的风...
    胆子很小的哥斯拉阅读 155评论 0 0
  • 最近被朋友问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问题分享出来(鶸的分享通常都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问题之间基本上没什么关联,也...
    Delpan阅读 1,994评论 16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