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说,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外婆的道歉信》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这是作者的全名,这里一定要默写一下全名,因为觉得自己又能记住一个贼拗口的外国名儿可牛了。言归正传,这个作者,是高中时候,和老边讨论作文时候他告诉我,“你不能只是虚了吧唧的鸡汤文小散文写得好,你要学会写故事。”然后他提起了这个作者,看过巴克曼的人都知道或许他尤其擅长讲故事,总是只用一两句对话或者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就让你陷在他的情节他的共鸣里。
现在越来越觉得,一个能把故事写得好的人是真的很厉害。越大就越不爱看那些个全是道理全是理论全是金句的东西,反而就是爱看一些小故事,生活中真真实实,随处可见却鲜有被留意被记下的场景,才足够打动人。
“文字被人喜欢,不是因为你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是你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小说真的特别暖,这种暖怎么形容呢,就说她是可以被成人世界接受的暖吧,让在冰冷麻木世界里待久的人也会有一点点触动。不够张扬,不够鲜明,不够强烈,但是你还是舍不得放下,忍不住投入。是从知乎上看到的一个图片,像极了这种暖,橙橙的,暖橘色的暖。
小说的小主角是一个小女孩叫爱莎,七岁了,她有一个经常做着疯狂行为的“老顽童”外婆,七十岁了。外婆会半夜三更从医院悄咪咪溜出来然后带着爱莎夜夜袭动物园,也会在宜家顺手牵羊拿走黄色的购物袋,会在爱莎被欺负的时候跑出医院到班级去闹,告诉爱莎女孩子不能被男生欺负,如果受到欺负就要勇敢还击。一幕幕,都让人觉得即生气又好笑。
外婆为了保护爱莎不惜与世界为敌,但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强人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当看到外婆患上癌症的一瞬间,觉得爱莎的墙还在,我这个沉浸在故事里的人,墙又塌了。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守护及原谅的故事,书里有一个被爱莎叫做“怪物”的刀疤男,他因为战后的心理创伤后遗症而不停地洗手,虽然他一开始很害怕爱莎跟她接触,但为了陪伴爱莎去送信,于是默默地成为保护者的角色,两个人的友谊也随着送信之旅而发展得互相信任,你看,就是这样呀,就算过去有太多的伤疤,但总会被爱孵化。
不是所有的怪物一开始都是怪物,有些因为悲伤才变成了怪物。
“人们喝酒是为了忘记那些难受的事情,对吗?”“或者来拥有回忆的勇气,我觉得。”
“跟死亡讲道理很难,对你爱的人放手也很难。”
最长的永恒是“一万个童话永恒”
我一直觉得自己读书,好像像极了契科夫大师提到的一种心态:
如果在第一幕里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在结尾,这把枪一定会响。一定要响。
阅读的过程一直在等枪响,这种感觉真的很有期待感很踏实,你心里知道,这个故事,一定会给你一个结尾,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那种矛盾和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