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老电影,改编《死亡的城市》回忆录。是一部让人欲哭无泪的片子,击中人灵魂的不是音乐, 也不是战争的惨无人道,而是一个人偏要活下去的那种卑微的倔强。
看完后,很庆幸我们恰逢这个最美好的时代,我们有喜欢做的事,有美妙的环境,有自己的梦想去践行。
这是一部经典好电影,可以看很多次,所以记录第一次观影的共鸣几点:
- 当你感觉不公或者抱怨时,一定要看这部电影。
当你抱怨生活,找不到好的工作,考不上好的大学,吃不上海鲜大餐,穿不上高奢化妆品,不能追逐自己的理想,一定要看这部电影,他会让你看到主人公坐在钢琴旁,那种奢侈,享受,光环和美妙。你会发现的在梦想面前,你只是小孩过家家而已,你不是不追逐你的理想,而是你根本没有找到,人云亦云罢了。
- 人一定要有个专长,至死陪伴。
看完影片后,一直在想主人公有什么品质,能让他逃过大屠杀,幸存下来。想了很久,追溯很多情节,还是一片空白。直到看到一段段主人公面对钢琴声音的时候,他的手指开始跳动起来,整个人开始回血,绽放活着的呐喊。才知道每到生死绝境的时候,琴声是一种良药,是一种的生命敬畏。
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太多诱惑,太多物欲熏心,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专长来慰藉我们的心灵。其实在这个时代很容易培养一个爱好,坚持3个月,一年,三年,其实你会变成个这个领域达人,坚持10年,可能你会成为专家,但是有一个前提,你必须热爱它。
- 在困难的时候,一定学会寻求帮助。
主人公在颠破流离中,要是没有主动寻求帮助,肯定在前面2个环节就会死去。正因为他一次次主动去争取活着,一次次得到别人超过预期的援助。很多时候,人会陷入一个死角,觉得自己很难完成的事,别人也肯定很难,其实有时候你难搞定的事情,到别人那里就是一地鸡毛,扫一下就好了。
- 在生活细节,去提醒幸福。
想起在中学时候学过一片课文,毕淑敏《提醒幸福》,当时肯定理解不了文章的道理,直到经历30年,才会发觉,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
影片里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块被主人公的爸爸拿小刀小心翼翼分成六块的糖,全家人无声的接过自己的一份塞到嘴里,虽是生命里的最后一餐,但是他们是幸福的。
To be or not to be?是生存,还是死亡?这一点都不是个问题。影片能让我们触动,是让我们珍惜当下,好好活着,勇敢的活着,带着理想活着更美。
舒凡
201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