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瑜伽课的学员比较多,悄悄观察了一圈,不得不承认事实,我的身体比大数人的都要硬,动作到位的程度比较差。
不由地想起妈妈的柔软。那天回家,说起瑜伽动作,妈妈按我说的做了一个,直角坐姿,双手握住双脚,身体压下去,向腿靠拢。妈妈轻轻松松就平压下去,上身与腿平行无隙。
在瑜伽馆里,教练们当然能很容易地把这个动作做到位,但能标准完美完成这个动作的学员,这么些时日,一共也没见到几个。绝大多数学员伏下去时,身体与腿不能完全平行,脊背有些拱起,上半身如同一把稍张的小弓。
如我这样身体硬、对艺体又缺乏悟性的学员,身体基本不大能够弯下去。双手好歹能抓住脚踝,上身却伏不下去,再三吸气硬往下压也不成,不是拉得腿后筋疼得受不住,就是后背弯得厉害。教练只好退求其次,要求我们这些学员双手抓小腿胫骨,蹋腰抬头,保持脊背的平展,此时上身与腿的倾角大约有50度左右。
妈妈又随意做了个滑船式,动作也是那么标准到位。我连妈妈的一半程度还达不到呢。
我苦练了大半年之久的瑜伽,居然赶不上从未练过瑜伽的妈妈随意而为的动作,真有些气馁啊!妈妈的这项禀赋怎么我丁点也没继承到呢?这瑜伽还练不练了呢?
从妈妈家出来,凉风一次,刚刚低落的情绪散了,兴奋与勇气又回到身体里。
先天禀赋不同,本来就因人而异。有些人一直努力而始终够不到的尺度,可能是另外一些人开始就拥有而不以为意的。承认现实、承认差别,本来就是成年人应有的生活态度。我没遗传妈妈的柔软,就没遗传吧。但学了这么久瑜伽的我,和初学时的自己相比,不已经柔软许多了么?
先天禀赋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盲目的比较实是自寻烦恼。要比较,还让自己的今天与自己的昨天相比更合情理。如此,能梳理出成长的印记。
A���(201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