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这是陪父母的第二天。
父亲母亲有早起的习惯。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开始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知道我爱喝八宝粥,昨天晚上就把大米、小米、核桃仁、红枣等各种杂粮泡上,用母亲的话说,泡一宿更容易煮烂。
父亲眼盲之后,在自己暗黑的世界里,只靠一枚小小的收音机和外界关联。他坐在客厅靠近厨房门口的餐桌旁,和母亲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推开卧室门的刹那,厨房飘来粥的香甜。想起小时候,饥肠辘辘的小人儿放学回家,围到灶台前心急火燎地要吃饭。一个香喷喷的饽饽,狼吞虎咽吞到肚圆。母亲慈爱地嘱咐:“慢点慢点。”那会儿哪里讲究营养,吃饱肚子不饿就觉得幸福满满。
母亲不只煮了粥,还蒸了炸藕盒,饺子和黄焖鸡,这曾经都是小时候最爱的吃食。长大了,嘴叼了,曾经的山珍海味,现如今吃起来不再如珍馐美馔。可母亲不以为然,每次孩子们回来,以为这些曾经只在过年吃到的美味,还是我们的贪恋。
昨晚嘱咐母亲,早饭不必太过麻烦,煮粥蒸馍吃咸菜就是好饭。可母亲生怕我们吃起来太简单。忙忙活活一早上,又张罗了一顿好饭。吃罢早饭,我要帮母亲收拾筷碗。母亲一个劲儿地推脱,就像小时候,脏活累活,都是她抢着干。
人至中年的我,在古稀之年的母亲眼里,还是那个蹦蹦跳跳的小甜甜。其实在外漂泊这么多年,和父母之间,已经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
那些工作上的事儿,不想说给他们,让他们担忧挂念。
曾经和母亲抱怨,加班加到半夜十二点,母亲每次打电话,总问是不是又常加班。
那些心头的忧虑,更不想让他们听见。人到中年,哪里会没有坎坷和不安。上有老下有小,爬坡路上苟延残喘,难有闲暇左顾右盼。
在父母的心间,只要子女安康顺遂,吃饱穿暖,那些外界的弯弯绕绕,五彩斑斓,他们才不计较不关心不抱怨。
这样也好,暂时放下纷繁的世界,只陪父母聊过往的桥段。张家长李家短,儿时的玩伴,老家的庭院,还有邻居家的二狗和铁蛋。
仿佛回到多年前,花红柳绿,风轻云淡,寒来暑往,春暖冬寒。日子过得很慢很慢,小小的年纪,一直以为自己可以永远拥有快乐的童年,以为父亲母亲可以始终年轻力壮陪伴在身边。
等到异地求学,为梦想出走乡间,才明白,每个漂泊的游子,都像风筝断了线,回不去的故乡,陪不了的父母,离家的方向越走越远。
越长大,越怀念,家乡的故土,母亲的菜饭。
回家真好。陪陪父母,聊聊从前。为爱相聚,为爱陪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