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紫芋湾
前两天微信群里,我的小姨发来了一段小视频。看完视频,我的眼睛湿润了。
她带着黄色的安全帽,汗珠热辣辣地直滚而下,双眼被汗水刺得红肿,迷蒙中竭力睁开眼皮,额头上的头发横七竖八地贴在汗水里,整个脸庞红而黑,像极了在柴火中熏烤的腊肉皮。
她在广州某个工地,当时气温接近40度。
心里一阵泛酸。
我发了一个红包,宽慰她几句。
她说:我多么希望孩子们都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我是民工,是做苦工的人,我就一定要坚持做工,为了生存,为了儿女能好好读书,再苦再累,我都愿意,因为生活有盼头,心里高兴。
在那一刻,我若有所悟。
小姨的境界让我“高山仰止”,充满敬佩。我编辑了几行字:您要是读得书,就是文学家,您说的话和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里面的话一个意思。
不是吗?
什么样的人,就该做什么样的事,不管做什么都要有责任感,对工作和生活敬畏,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小姨是民工,就该坚持做苦工,努力搬砖,建设家园。弟弟妹妹们还在上学,就该认真学习,用心成长。我是老师,就该用心教育学生……
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似乎也正在认真地积极地工作生活,传播正能量,感染他人。
拿着遥控器,随手一按,电视台某个新闻采访一个社区活动组织者,问她搞社区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她说就是本着家长和小孩都能参与进来的心,让家长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参与活动。
我家里的那位男主,站在旁边,随口说了一句:“现在的社会是越来越好了。”
是啊,真正是越来越好。
近年来综艺节目称霸荧幕,像我这个对影视“后知后觉”的人,也或多或少看了一些,像《经典咏流传》《朗读者》《见字如面》《创造101》等。节目策划者意图把一种孤独的探索,以放大镜般独特的视觉,放在荧幕上,引发一场集体的共鸣和感动。在感动中默默认同节目所折射出的价值观,进而被深深内化。
还记得在《经典咏流传》那期节目中,梁俊——一个在大山里支教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记住诗歌,他把诗歌谱上曲,边弹吉他边引导学生把诗歌用唱的形式记下来,而现场演唱的那首改编自清代袁枚的《苔》,更是让人潸然泪下: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节目看过后,过去了很多天,一直到现在,舞台上站着的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清澈的眼眸,干净响亮的声音,久久浮现在脑海,萦绕在心上,仿佛一想起,我就会听见,就会感受到那股温暖和美好。
“我的一生和音乐为伴。现在我年过七旬,暮然回首,发现最美的歌词,是我们的诗词经典,我将用余生所有的热情,继续为经典的流传贡献力量。”也是一期《经典咏流传》,台湾著名音乐人陈彼得先生如是说。
陈彼得先生七十四岁,他唱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唱歌时声音高亢洪亮,整个表演活力四射,中间的重复的几句歌词着魔般让人久久回味,可以说是一场难得的视觉、听觉盛宴。在唱歌的过程中,面对荧幕外的我,观看得小心翼翼,深怕他唱到高昂处会断气。可是并没有,他表演得非常完美。
七十多岁老人,是什么让他能够做到这样?
我看到的是火热的激情和内心深处的热爱,从而在外表现出一种自我期望的责任感。
最后,他用嘶哑的声音深情般朗诵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久久不停歇,每个人的眼睛满含晶莹的泪花。
还记得《创造101》有一期,sunshine三人组合初次表演时,音乐导师胡彦斌评价:“我不喜欢你们说这个表演才用了两天时间就站在这个舞台上。我是非常难过的。”
从这句话中,胡彦斌有一股做明星的责任感,言外之意,既然是明星了,就应该认真做明星,让自己炫起来,而不是随随便便就拿出自己的表演,让人失望。
他难过的心情,可想而知。
紧接着,罗志祥也说:“你们是很特别的三个,你们这个团体是成立的,但有了关注,你们必须要更努力的做好团队的精神和团队的表演。”
也难怪,罗志祥在唱歌、跳舞、演戏等领域都做出了成绩。
有过经历的人,说出的话更有说服力,更有生活的味道,更有境界。民工和明星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要有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