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每当考试前,班级里都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时不学,考前自学。因为大学学习相对自由,大多数人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到考试就犯愁,哪些才是老师上课的重点?如何快速掌握并顺利通过考试?就变成了考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
这个时候学霸们自己看看书,做做笔记就学会了,而学渣们看着厚厚的一本书好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从何下手,也不知道哪些是重点,然后就学废了……
确井孝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考霸,在学期间,考上录取率仅3%的司法书士。毕业后又从零基础起步,仅用16个月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
他的新书《跟着考霸记笔记》是作者亲自实践的记忆方法的集大成之作,从“历史”“法律”“英语”等广泛领域选取素材,教你简化记忆、打造“记忆链”、三点记忆法等能够快速上手的记忆技巧,用详细的笔记实录清晰展示了“笔记学习法”的操作全过程。
01果断丢弃“无须记忆的内容”
人不可能一次性记住大量信息,只集中在“要记的内容”上
社会上充斥着种种记忆技巧,它教导我们如何记忆,却没有告诉我们“该记什么”,这个遗漏实在致命。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不可能记住所有东西。确切来说,人的记忆量是有限的。“人的大脑一次只能记住七条左右的信息。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米勒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其后的相关研究中,也出现过“只能记住四条左右”的研究结论。无论是哪种情况,人不可能一次性记住大量信息,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不过,人的记忆其实分两种,包括只在瞬间记住的“短期记忆”与能够保留较长时期的“长期记忆”。对于输出而言,你觉得这两种记忆中的哪一种更加重要?
当然是长期记忆。
举个例子,考试要求我们从大脑中抽出已经记住的知识正确解答问题。暂时性记忆在这样的正式场合完全不顶用。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以少量精力产出结果?那就是“聚焦需要记住的信息”,聪明人、擅长学习的人能明确区分“要记的内容”和“不用记的内容”。信息经提取后容量减少,记忆和维持记忆就会变得简单。
这让我想到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术》中说到过,真正的整理术首先是舍去不要的东西,然后再去谈如何整理。
大道至简,记笔记也是一样。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内容是不需要的,是可以舍弃的,然后才在需要记忆的内容中去运用记忆技巧。
02写得越简单,内容越好记
做笔记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简化信息,把它的容量压缩到好记的程度,越“好记”就越能记牢
假如我们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考试,那么需要记住的信息和知识,就只有“考试中出现的信息”。不算考点的知识再怎么学习也没有意义。
制作“考霸笔记”同样如此。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出“要记的内容”和“不用记的内容”。我们先从选出要记的信息,填入记忆笔记的“聚焦栏”开始。
填写“聚焦栏”的窍门就是“写简单一些”——仅此而已。米勒的研究解释过,人的记忆能力有限,超过一定量的信息不会被大脑吸收。做笔记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简化信息,把它的容量压缩到好记的程度。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记住的是世界上人口排名前三的城市。我们要尽量简化、压缩文本里的信息,删除多余的信息,只在“聚焦栏”里简单写上需要记住的信息。
需要记忆的内容:
按人口从多到少的顺序对世界城市排名,第一位是印度的孟买(1191万人),然后是巴西的圣保罗(1049万人),韩国的首尔(1028万人)
提取后:
人口数量排名前三的城市
1.孟买
2.圣保罗
3.首尔
压缩到这个程度后,记忆起来更为简单,同时又节省了时间(缩短时间非常重要)。
你可能觉得这么做太麻烦,但是习惯后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这个记忆窍门绝对有效,大家一定要试一试。
“聚焦”要点,学习自此变得有趣。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