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坐地铁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
当时是上班高峰期,地铁停靠站,上来一对母女。小女孩大概就5.6岁,一上来就在那里喊妈妈我要坐着,妈妈我要坐着。广州的地铁上班高峰期连站的空位都没有,更何况是座位。那个妈妈也没跟孩子解释什么,也没有做任何的举动,任由孩子哭闹。一般情况下,乘公交坐地铁,遇到老弱病残孕也是会有人主动让座的。站在一旁的我却看到座位上的人都无动于衷。母亲也任由孩子一直在哭闹,一站,两站,三站过去了。孩子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妈妈,我要坐着。妈妈我要坐着。
起初我是觉得人情的冷漠,后来我却更多地觉得是那位母亲在教育上的无能。
或许,那个小女孩从小就懂得“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道理。女孩的举动或许就是想得到大家的关注来获得别人的关注以此来达到别人让座给她的目的。母亲的忽视是默许了孩子的行为是对的。孩子还小,这样一闹肯定会有人给女孩让座。但事实上是,过了大概六七个站,女孩还是不断地在闹。母亲依旧没有理会,旁人一直无动于衷。直到她们到站后,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熊孩子的行为很多时候都是父母默许的
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或许是因为在某一次乘坐地铁的时候孩子因为哭闹尝到了被别人让座的甜头,后来就屡试不爽。父母也觉得这是小孩子的天性,觉得很多的爱打爱闹只是因为他们还是个孩子不懂事。父母也默认了孩子的行为并无大碍,从而导致孩子就养成一种哗众取宠的心态。一旦遇到不如自己的所愿,就不断地向父母索取。殊不知父母的默许,父母的无视是间接把孩子培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人。
如果父母不教你,就会让社会来教你
其实这种情况母亲大可告诉孩子“现在是上班高峰,人很多。人家要坐很久的车所以需要这个位置,我们只有几个站,忍耐一下就过去了。你看到有空位可以去坐,但是没有你也不能闹,因为大庭广众的哭闹是会影响到别人的。”然而母亲的不管不顾与默许,也并没有让哭闹中的孩子如愿以偿,反而让社会给她上了一课。人们的冷漠彻底让孩子对于礼让失去了信心,或许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那样一个冷漠的人。但这并不是社会的错,因为社会本就是由不同的群体构成。或许你以前遇到的是热心的人,今天遇到的是冷漠的人罢了。但作为父母,是应该要为孩子撑起这把保护伞,尽管社会是冷漠的,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能力让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至于现实,留给他们由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孩子只是一张白纸,如果你不在他们的成长中给他们增添色彩,他们长大了就很容易被社会染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启蒙的导师。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孩子小时候你是怎样去教他们的。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分享,长大后会慷慨大方。从小在威胁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极度缺乏安全感。从小在冷暴力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沉默寡言。孩子性格的塑造跟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成长环境是非常有关系的。我们不仅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还要告诉他们应该做的原因和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的后果。孩子们小的时候是很单纯的,你们告诉他是什么就是什么,你们做了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他们从你身上模仿到的比起你说出来的东西更容易消化。所以身教永远大于言传。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要参与孩子的成长,参与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去做他们的保护色。等到孩子能够独立撑起自己的保护伞时,我们就要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来抵御“外来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