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感动他人】
战国时期,楚国和魏国是邻居。两国交界处相邻的两个县都种西瓜。
魏国的县令治理有方,所以本县的百姓民风淳朴,勤劳上进,因而种的西瓜又大又圆。楚国的县令却治下不严,所以本县的百姓懒惰成性,好逸恶劳,因而瓜田里面杂草纵生,西瓜就是不见长好。
楚国的百姓看到魏国的西瓜长得好,于是便心生妒忌和怨恨,半夜三更去魏国的瓜田里面搞破坏,连瓜带藤拔地而起,使得魏国的西瓜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魏国的百姓知道后想要以牙还牙,予以报复。但被年长者阻止了,他们决定将楚国不耻的行为上报给县令,让他进行裁决。县令知道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派自己的百姓半夜三更去楚国的瓜田里面浇水除草。时间久了,楚国的百姓发现自己的西瓜竟然长大了,杂草也被除掉了。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暗地里观察,才知道是魏国的百姓在为他们连夜除草浇水。
这件事被楚国的县令知道后,他感觉自己特别惭愧,自己手下的百姓对魏国的瓜田搞破坏,魏国的百姓却能以德报怨,深深的刺激和感染了他。于是他便亲自带着厚重的礼品去魏国县令那里赔罪,从此两位县令就成了好朋友。
楚国县令将这件事汇报给了楚国国君,楚王深受感动,便亲自派遣使者去见魏国国君,希望楚国能够与魏国结成联盟,成为友好兄弟。魏王知道前因后果之后,也颇有感触,欣然接受了楚王的请求。并对自己的县令大加褒奖,予以重用。
从此楚国和魏国成了兄弟之国。就像秦国和晋国的秦晋之好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永恒不变的美谈和佳话。
魏国本是一个小国,而楚国是一个大国。小国与大国相邻,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可能,魏国县令用反其道而行的方法赢得了楚国的尊重,也为魏国换来一个强有力的盟友。使得魏国在乱世中不被其他强国欺负,此乃智举。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古为今用。意思就是古代的智慧和精华,就是留给后人借鉴和引用的。
古人所说的上行下效可以理解为:上面怎么施行,下面就会有什么效果,上面的领导怎么做,下属就会跟着怎么做。一种是良性循环,一种是恶性循环,为善去恶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
别人不帮助你,你也不愿意用实际行动去感动对方,因为你觉得根本没必要,所以人与人之间无法构建起合作共赢的意识,最终导致恶性循环的无限蔓延。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儒家讲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首先以自我为主导去帮助他人,然后才能换取别人同样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有时也等同于施舍,并不一定是有所目的,而是以小我成就大我的一种精神。这符合受恩莫忘,施惠勿念的大无我理念。
如果每个人都想着别人帮了我,我再考虑要不要帮他,那么这种以价值体现为契机的利益考量,不再符合中华传统美德,也不是引导大众走向和谐的光明大道。